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的现实价值分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的现实价值分析

□兰溪市第六中学

张雅珍

陶行知说:“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第一流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亲手创办了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形成了“生活教育”的“大教育思维”。

首先,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从民情、乡情、国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办教育应从脚下起步,瞄准社会,为全民族的利益造就人才。他说:“我们的学生们都是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育才教育创办旨趣》)

他认为教育就是社会改造,“办学与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他主张把教育从象牙塔中拉出来置于社会生活中,作为改造社会,争取民族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回国后,致力于推动平民教育;后来,他看到了中国主要的落后面在农村,从1926年开始,又集中精力倡导乡村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又积极推进普及教育;“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倡导国难教育;“七七”抗战爆发,他又提倡“战时教育运动”。总之,陶行知办教育,是以社会生活为整体,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根据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来改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谈生活教育》)。

其次,陶行知认为办教育要有远大目标。他提出了“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大教育方针,是以社会为学校,以整个社会活动为教育范围,要把“政治、经济、教育打成一片”“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教育为什么是生活的场所呢?因为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了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而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生活若起了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自然也起变化。

再次,陶行知认为学校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既要“真善美合一”,又要“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人。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改变那种“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本与生活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死的教育”。

陶行知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把教育视为软的生产力,是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的教育观,是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和挑战,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革命。目前我们所倡导和践行的素质教育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道德素质的培养

陶行知强调道德教育,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提出要“每天四问”,其第四问就是“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认为:“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每天四问》)他提出“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要培养胸怀广阔、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今天我们的德育目标是奠定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确立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如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创造观念、忠于职守的观念;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团结互助的美德等。显然,我们的德育目标有机地融合了陶行知的育人观。

二、学习品质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每天四问》)他认为,要做好学问,做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必须做到五个字。一是“一”字,专心致志地研究下去,不能朝秦暮楚,遇到困难就屈服;二是“集”字,多搜集材料,以便精益求精地研究;三是“钻”字,探索学问的根源、奥秘与诀窍,钻出一大套道理来;四是“剖”字,要善于解剖和分析,鉴别材料,慎选材料,去伪存真;五是“韧”字,要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今天,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提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契合。

三、身体素质的培养

陶行知说:“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康健。”(《我之学校观》)1926年底,陶行知在南开中学演讲题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中提出“整个的人”,强调了“健康第一”的观点。这是因为学校中培养的是劳动者,即工人、农民以及其他服务于社会的人,“要有科学脑袋和工人的手”,“真人”是“手脑并用”的。

同时,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又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陶行知在《育才两周岁前夜》的演说中提出“文化点心费,不得小于米价的二十分之一,免得头脑长得太小,太不像样”。试想,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假若没有强壮的体魄能为社会、国家创造财富吗?能保卫和建设祖国吗?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努力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为今天素质教育的实施创建更优良的环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