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区壁垒“齐步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网络教研为我们这些新手教师搭建了学习平台,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能力。”近日,在湖北省麻城市第七小学各校区一年级数学教师线上集体教研会上,来自该校木子店校区的青年教师陶西子深有感触地说。

    陶西子的感触折射出麻城市教联体建设信息化领域的发展。以麻城市第七小学教联体为试点,该市教育局搭建了教联体信息化管理平台,向着实现各校区之间跨地域、跨空间同步互通和资源共享迈出坚实步伐。

    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近年来,麻城市教育局通过“城联乡”“强联弱”“大联小”等方式,将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公办学校组建成27个融合型教联体,着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在于补短板、达标准、优结构、提质量。今年9月,麻城市第三小学4个校区8所学校同步举行“坚持立德树人 争做明雅好少年”主题教育,顺河校区100名学生和教师代表来到三小校园,走进现代化的功能室,体验优质教育资源……各校区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资源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基本统一。

    “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三小的课堂,不只是距离上的靠近,更是我们和三小师生心与心的结合。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城区的优质课堂,我感到无比幸福。”麻城市第三小学大田铺校区谢家垸小学周紫婷在上完书法课后说。

    包括麻城市第三小学在内,麻城市教育系统坚持教联体各校区都是一个学校的理念,推动治理结构重建,形成教联体集体决策、校区执行、年级管理、分线检查的闭环机制。学校各处室职能直接分线指导督办各校区业务,打破校区壁垒,实行“7个一体化”管理、“17个统一”质量标准输出,实现统一部署、统一联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为给教联体建设提供坚实后盾,麻城市教育局还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加大保障共促共进力度,强化校车服务功能,新增校车线路21条,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校车接送。实施补短板工程,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9亿元,安排城乡基本建设项目35个,推动各校区办学条件整体提升。

    “之前孩子在城区就读,今年看到家门口的学校焕然一新,我便把孙女转回来就读了,同时也方便我照顾家里。”第十一小学迎集校区学生吴奇梅的爷爷高兴地说。

    软硬件设施提升了,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流动起来,保障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麻城市第八小学龟山矮桥校区多年来没有新进专职的体、音、美教师,今年秋季学期,该校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各校区实行教师“走教”“交流”模式,改善小学科教师紧缺情况。

    该校首位专职音乐教师董红梅说:“刚开始来龟山的时候我还很不适应,可当我注视着学生们真挚的眼神时,我决定安心留在这里,通过艺术让孩子们见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教联体改革以来,麻城市教育局用“三大保障”强力促进师资资源均衡。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支撑,全面细化完善教联体23项管理制度。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支撑,加强对教师关心关爱,争取经费支持和资源倾斜。三是强化住房保障支撑,确保教师下得去、上得来、教得好,从而促进资源均衡、师资均等、质量均优。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安全至上、质量为本,全力以赴推进教联体建设取得更好的实效。”麻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范成华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