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齐鲁理工学院立足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全过程学业评价,探索出了一条基于OBE理念的任务驱动式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成效显著。

    任务驱动 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动起来”

    学校于2015年启动了基于OBE理念的任务驱动式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承担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实施“一师一课”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强化“基于学生学习产出教育”的OBE理念和以“尚德课堂”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形成了以“问题”为引领、以“任务”为纽带的“三阶段、六环节”师生联动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带着任务“做中学”,进行“学思练做用”综合性学习,强化过程性考核、能力和素质培养。通过课改,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率,形成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到课率逐年提高,近3年的平均到课率为98.85%;“强化OBE理念的任务驱动式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出版《基于OBE理念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著作1部。

    资源供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学校于2018年深化课改,开展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承担了“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的选用、教学、评价、督导等工作,一是依托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全部理论课建设校内SPOC,做好教学资源建设;二是依托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全部理论课遴选至少一门优质慕课资源辅助教学;三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层次化、模块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入信息素养模块课程,助力师生信息素养提升。通过课程建设,全校资源总量达43万个,每学期活跃课程1780余门、师生活动数达7500万次、学生完成任务点1700万个;学校获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示范基地,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和优秀共享课程8项、山东省2022年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2022年山东省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典型案例1个。

    实践提质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让课堂“亮起来”

    学校于2020年开展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要求,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各专业课程设计拓展项目,将教学、竞赛相结合,采用课堂任务展示比拼、课下拓展创新争优、校内竞赛选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以学促用外化于行,以赛促学内化于心”。通过实践,近3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600余项,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7金、10银、28铜,位居全省前列。优秀毕业生杨正中被评为河南省安阳市“感动安阳·2018脱贫攻坚十大年度人物”,魏来、谷苗、王建军等5名优秀毕业生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援鄂医疗队,彰显了齐鲁理工人的使命担当。

    数据助力 全过程学业评价让课堂“优起来”

    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学校承担了“‘以质为本、以融为核、以培促教、以数促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全面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各教学单位组织授课教师研究制定科学严谨的全过程学业评价大纲,明确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规程等,经教学单位论证通过后实施。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1234”全过程学业评价模式,“1”指“一中心”,即齐鲁理工学院教学大数据监控中心,实现教学运行数据实时监控、教学管理数据收集和大数据分析;“2”指“两主体”,即教师、学生;“3”指“三模块”,即平时考核、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4”指“四结合”,即过程、增量和终结评价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评价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结合,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评价结合。通过实施“1234”全过程学业评价模式,全面提升了学校学业评价方式的建设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了教师教学的精力投入、时间投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该评价模式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项目名单,获评山东省教育部门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2个教师团队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名教师获得国家教学类比赛奖励,6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类比赛一等奖。

    (张庚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