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并非不可以领导内行,但不是这样领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外行并非不可以领导内行,但不是这样领导

□衢州第二中学 胡欣红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在市委党校春季主题班上,以“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为题的交流发言引发轩然大波。

陆建国的讲话洋洋万言,慷慨激昂,看似振振有词,实则谬误百出。简而言之,他先虚晃一枪,肯定素质教育;转而指出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在基础教育阶段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就是“政治正确”。因为这个世界奉行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迫切需要通过高考获得一个上升的通道,否则就很难避免阶层固化之痛。

确实,提倡素质教育绝不意味着不要分数。但与眼中只有分数的应试教育相比,“目中有人”的素质教育从不刻意追求分数。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教育质量与应试教育绝不可简单等同起来。现阶段,教学成绩无疑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但即便为了分数,也完全可以不走应试模式。相比于强行灌输、拼命刷题,注重激发学生内驱力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无疑更胜一筹,且更具可持续性。

只要教育者静下心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成绩的提升水到渠成,而且有利于身心的良性成长。换言之,就眼前的分数而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功效或许相差无几,在短时间内甚至应试教育成效更显著,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日久才能见真章。

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现实中的不合理之处恰恰是需要我们去改进和完善的。人类社会毕竟不是丛林。引导人们正视社会弊病、走出丛林,共同建设一个温暖美好的社会,是教育者的一项神圣职责。倘若教育者都如陆局长一样,屈服甚至奉丛林法则为圭臬,岂不哀哉?

其实,陆局长的论调并不新鲜。一言以蔽之,就是功利思维下追求教育GDP的典型表现,无非打着“成就学生更好的人生”之类的动听旗号而已。如此强调教育GDP,莫非达康书记转任教育局长?

陆局长的发言固然不值一哂,但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共识的大环境下,堂堂教育局长竟公然为应试教育唱赞歌,甚至将之提升到“政治正确”的高度,岂非咄咄怪事?

是想成为网红而语不惊人死不休呢,还是真的无知者无畏,来了一次真心话大冒险?联系到陆在讲话中透露——到教育局才6个月,之前对教育所知甚少,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行领导内行。

从理论上讲,外行并非不可以领导内行,一个行业的领导可用手下的智囊团队对专业性进行把关。但一把手往往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很多人也喜欢通过显示权威来服众。

教育是一个尤为特殊的领域,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非专业性: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存在一定规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办事;非专业性则体现在人人都可以谈教育,而且讲起来都有自己的一套。

换言之,如果是其他行业由一位外行来担任局长,一般情况下局长不敢胡乱指示。即便真的做出不恰当的指示,其谬误也极易彰显出来,能够很快被发现并进行调整。而教育领域则完全不同,任何一位外行领导恐怕都不认为自己不懂教育,如果自己的“教育思想”得不到有效贯彻,恐怕会不惜采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比如赣榆区教育局就已经将局长陆建国的讲话录音整理成文,下发辖区各校,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进一步推动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陆局长的自我感觉之好,可见一斑。

可怕的是,教育决策的影响大多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等到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再进行修正,学生们岂能回炉重造?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之所以积弊难除,问题丛生,很大程度上正是与一些教育行政官员有悖教育规律的“积极有为”密切相关。

不管怎样,与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教育行政官员相比,敢想敢说的陆局长无疑真实可爱多了。站在积极的角度审视,这些“真言”有助于我们看清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而充分估计到教育改革的前行之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