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育“天使” 示范建设展成效 ——海宁卫生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模式育“天使” 示范建设展成效

——海宁卫生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

□施成良 沈勤华

在誉满全国的“观潮圣地”、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故乡,坐落着一所美丽而具人文底蕴的中职学校——海宁卫生学校。这是一所以中高职衔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行业岗位培训、社会健康促进教育、养老护理培训等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协作组织成员单位,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定点学校,浙江省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浙江省护理教研大组理事长学校等。

2013年,海宁卫校获批浙江省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在3年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该校坚持“育人育才并举,育才先育人”的教育思想,接轨医药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以“奉献、重托、品牌”为文化基因要素,形成独具卫生职教特色的校园“天使文化”;通过全面建设护理、药剂和医学检验技术3个重点专业,创新符合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特点的“校院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天使文化”:创新育人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海宁卫校将“天使文化”作为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通过提炼文化内涵、创新育人模式等举措,凸显“海卫天使”品牌效应,进一步丰富“天使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天使文化”体系,以培育符合行业和社会要求的“天使人才”。

——以“奉献、重托、品牌”为基因要素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育才并举,育人先育才”的教育思想,对接医药卫生职业文化,结合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特色,逐步形成以“奉献、重托、品牌”为三大基因要素的校园“天使文化”。“选择了海卫,就选择了奉献”是每一个海卫人的理念,不管是在校师生还是已经踏上医药卫生岗位的毕业生,从选择海卫开始,就将“奉献”二字常记心中,为社会奉献爱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学校医学生誓言中的开篇辞,也是誓言的精髓所在。作为一所专门化的卫生类中职学校,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的特殊性,在患者面前负有生命健康和心灵抚慰的双重使命。“天使文化”的定位不仅让学生了解专业的重要性,更激励全校师生追求精湛技艺,提升职业素养,从而凸显“海卫天使”的品牌效应。

——以“塑形、育心、铸魂”为培养路径

提炼“天使文化”内涵,学校通过构建以“塑形、育心、铸魂”为培养路径,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塑形”,即在“7S”标准化管理基础上融合心理学知识,同时在育人实践中建立学生“三自律”体系(仪表自律提精神、言行自律展文明、情绪自律增修养),塑造规范自律、文明守礼、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天使之形”。“育心”,即通过主题教育炼四心、天使讲堂扬正气、志愿活动献爱心等途径,将医护工作者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职业素养,在活动中感受正能量,在体验中传递爱与奉献,培育学生乐于奉献、勇担重托的“天使之心”。“铸魂”,即以坚定的职业信念为目标,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医药卫生职业的认识、认同、归属意识。通过一年级专业启蒙,二年级职业规划,三年级岗位实践的系列教育,铸就理想品牌,升华“天使之魂”,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信念基础。

——以“环境、课程、活动”为育人载体

“天使文化”理念需要有落脚点,海宁卫校构建了环境、课程、活动等育人载体,将“天使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学校通过自编校刊,修订整编校园文化制度,打造校园文化长廊,塑南丁格尔雕像,建“天使文化”展示区等构建环境载体;依托专业特色和管理要求,编写出版“天使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开发课程载体;组织开展“南丁格尔”护生传光授帽仪式、职业素质形象大赛、职业礼仪竞赛等以专业为特色的一系列活动,发挥专业特色,构建活动载体;在校园网开设“天使文化”网上宣传平台,推送微信文章加强“校园文化”在社会、家长等校外群体中的宣传力度,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网络载体。

“三大专业”:优化育才培养

3年的示范校建设,海宁卫校将护理、药剂和医学检验3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在三大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通过“校院合作”,紧扣医院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形成了适合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特点的“校院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选择性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养成;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补齐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短板,提升整体学习质量。

——建立“校院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海宁卫校着眼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优化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形成了适合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特点的“校院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每一学年都有医院和企业的参与:第一学年,学生进入医院、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对行业有初步的认知;第二学年,学生进入医院、企业学习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基本能力;第三学年,学生到医院、企业“顶岗”实习,强化核心能力,形成综合能力。

——构建“选择性”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卫生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贯彻省选择性课程改革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能力本位、服务导向”的课程观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护理、药剂和医学检验三大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建设。通过校院合作、校内“复合型”教师培养,同时依托社会机构、区域内高中、职业学校,引进成熟的自由选修课程,形成中职卫生专业类“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限定选修课+自由选修课”的模块化选择性课程体系。3年建设期内,3个重点专业共制订人才培养方案5个(包括与合作高校共同制订的五年一贯制护理、药学专业),制订1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12本,其中正式出版5本;开设自由选修课40多门次。

——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以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形成为评价内容的发展性、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由学校拓展到实习医院、企业、行业标准。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行“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并重的评价模式。过程评价就是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等情况纳入课程评价,占比达到20%;终结评价由学校统一设立技能考核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采用技能达标赛的形式集中进行考核评价。

——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各专业师生的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的迫切需求,建成包括专业技能微视频、微课、教学视频、教学素材、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护理专业技能在线虚拟学习平台1个、原创开发专业技能微视频56个。学生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在线反复观看学习,更好地掌握技能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进度和掌握度不一致等教学难点,提升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质量。

通过3年示范校建设,海宁卫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3个重点建设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1%;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证率年均98%;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护理、中药传统技能两个赛项上,取得国赛1金2银1铜(获奖率100%)、省赛5金3银3铜(获奖率100%)的优异成绩;学生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单考单招等途径升入全日制本科、高职院校的升学率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80.06%。

2016年12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进行评估验收,海宁卫校以全省第一名“优秀”等级的佳绩通过。示范后效应更为突显,2017年3月,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学校斩获3金1银;5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学校两位选手代表浙江省参赛,张辉同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牌,钟凯婷同学获得银牌。

宏图伟业催人进,风好正是扬帆时。面对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海宁卫校正以更实的举措,更足的干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用激情谱写新篇章,努力开创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AD)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三版图片     下一篇:毕业季 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