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高质量教育 助力特殊学生终身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是一所为视障、听障、智障及孤独症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含高考方向)教育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在“给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求”的办学理念和“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激励下,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和全国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项目的实施,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校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近年来,学校又提出了“学前教育抓康复,义务教育强素质,职业教育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学习、康复、成长、就业”综合服务、一体化发展,着力在医教结合、学习康复并重上下功夫,让残疾孩子在学习中康复、在康复中成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特教发展之路。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省三八红旗集体、省文明校园、市领航学校等多项荣誉。

    一、课程重构,优化学前教育康复路径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于2002年创办学前教育,2019年成立康复中心。康复中心现招生对象涵盖听障、视障、孤独症三个类别,立足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听评课、亲子同训等活动,课程设置逐步完善:听障学前教育以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教育、认知康复、艺术疗愈、运动游戏等板块为载体,视障学前教育涵盖主题教育、运动康复、生活指导、艺术康复、认知康复和感统游戏共6门课程,孤独症学前教育围绕社交沟通、独立作业、音乐活动、美术活动、运动游戏、生活自理和个训等方面设置课程。教师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普通幼儿五大领域教育为基础,先后立项省级、市级课题3项,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设计个性化定制课程,形成“教育+康复”的培养模式,充分给予学生科学、专业的康复教育

    二、“五育”并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注重过程化管理,打造凸显学校育人理念的校园文化。践行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德育项目“采撷经典 志天行健”入选济南市第二届“中小学德育品牌”。

    建设书香校园,打造无障碍阅读环境,丰富残障学生阅读模式。学校建有图书馆、阅览室,为低视力学生配备助视器,购买大字图书;创建“时时可读、处处有书”的阅读环境;举办校园读书节,每周开展阅读指导,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录制手语版《听障学生古诗词读本》,助力听障学生古诗词考级达标。指导视障学生学习诵读,开发“跟着节气读诗词”“跟着传统节日读诗词”等系列主题吟诵课程。

    学校开设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每周四下午,学生根据喜好选择兴趣小组,学期末展示学校课程的教学成果。每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技能展示活动。学校还为有特长的孩子举办个人才艺作品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才能的舞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为激发学生探究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开设创客空间,举办科技节。纸飞机比赛、“舌尖上的安全”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化学实验”、科普电影放映、电子竞技比赛等一系列科普体验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参与。学生比在其中,乐在其中,练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学校为各班都开辟了“智慧小菜园”。学生们播种、育苗、浇水、施肥,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在劳动中学习,分享劳动成果,体会收获的来之不易。

    健康的体魄和高雅的艺术熏陶,有助于残障学生身心康复。学校非常重视体艺课程,每天都组织晨练和大课间体育锻炼,每月举办一次体育技能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等,做到班级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校园里到处生机勃勃。校园文艺活动姹紫嫣红。班级文化艺术节、歌唱比赛、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大舞台。学生们在各级绘画手工、体育、舞蹈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为了丰富住校生的课余生活,由青年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周末趣味活动,让住校生不因离家而孤单,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开设了家长学堂,成立了家委会,从民主监督、参与管理、课程开发、家长教育、沟通平台五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学校入选济南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泉家共成长”工程项目单位,并被确定为“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市级培育学校。

    三、贯通培养,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教育

    学校按照“全学段规划、分学段实施、保障衔接贯通、满足特殊需求”的工作思路,构建“德技双修、贯通培养、有爱无碍”特色育人路径,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十二年一贯”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以艺术活动、实践操作为主导,充分挖掘特殊学生的内在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发展学生特长,打造学校课程体系品牌。

    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掌握技能,在技能训练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思结合、学做结合,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特色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引进社会聋人工艺师傅进行无障碍授课;邀请行业专家实操示范,特教教师辅助翻译;根据学生不同素质能力进行企业实训等,为残障学生提供适合的技能教育

    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建产业实习基地,畅通实习就业渠道,匹配学生求职需求。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使之与教育教学更加紧密结合,聘请实习基地的高端技术型人才指导学校各专业的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使实习基地真正成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的场所。

    自2002年起,学校根据所开设的中餐烹饪、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中医推拿等专业,先后建立了新特餐厅、育特服装厂、针灸按摩诊所、园林花卉大棚、陶艺工作室、玻璃浮雕工作室和宝石加工基地7个实习就业基地,并与校外2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和近10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挂牌“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学生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为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每年参加职业教育实习的学生和毕业生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学生实习就业的层次、待遇不断提升,切实为残疾学生努力奋斗、造就幸福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职业教育成果显著,培养了奥运冠军崔娜、服装摄影师于波、自主创业者庞志才等优秀人才;300余名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3000名学生成长为技能型人才,顺利融入社会,就业率高,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在47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广应用。职业教育经验被山东教育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领了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积极探索特教学校“双贯通”思政课改革

    学校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思政教师培育机制;构建多元教研模式,提高思政课程建设质量;夯实“第一课”教育,全面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聚焦“双贯通”思政课改革,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济南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双贯通’思政课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以盲聋校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开展特教学校“双贯通”思政课改革的实践探索。在纵向贯通上,进行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横向贯通上,打造学生欢迎的“行走的思政课堂”,结合时政热点开展系列活动,结合学生的不同学段和专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打造精品思政课和学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五、“四阶一体”生长型特教教师培养模式赋能学校内涵发展

    多年来,学校立足科研兴校,积极探索“四阶一体”生长型特教教师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阶”是指岗前预备阶段、实习引导阶段、提升发展阶段、成就名师阶段四个阶段,依次培养“新手型—胜任型—能手型—专家型”的特殊教育教师。岗前预备阶段,学校从师德、特殊学生特点、康复知识、教学实践、通用手语与盲文5个维度构建新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提高新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实习引导阶段,学校通过“青蓝工程”、青年班主任能力提升、青年教师“五个一”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引导。提升发展阶段,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养成与业务能力提升,在做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时,开展系统培训,促进教师“德能双修”。成就名师阶段,学校依托济南名师和立德树人“双领军”的培养工作,开设工作室,成立教学团队,探索“1+X”名师引领模式,持续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一体”是指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作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以整体统筹、连续培养的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