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如何走深走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协同育人是门技术活,必须由专人来执行。目前学校教师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专家指出,由于缺乏系统的职前和职后培训,教师缺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意见》指出,要强化专业支撑,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业务培训。

    早在2018年10月,浙江省永康市教育局在全市启动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师自主报名,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地方人社部门认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按照规定,高级指导师需要家校合作研究指导中心和教师双向选择,通过笔试和面试,才能选出“苗子”开展培训,最后领证的关键指标是“能否专业地接受家庭教育个案咨询”。目前,永康市已培养初级指导师582名、高级指导师145名,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全覆盖。

    高镇小学教师徐莹璐感受到了培训前后的变化:以学生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为例,以前会把家长叫来要求回去好好教育孩子,现在则是先告知家长不要焦虑,寻找背后的原因,和家长一起找答案。

    在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同时,各地也积极探索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的建设,提升家长育儿水平。平湖打造家长公益大讲堂,组织编写了《平湖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面向不同学段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读本》。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开发了分龄分段的基础性家教课程,分为家教专题课和亲子体验课;桃源首创“电商+家庭教育”线上学习平台,倡导新人在平台学习指定课程后,领取结婚证。

    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指出,目前协同育人专业支持不足,缺乏相关专业学科体系支撑。高等教育体系没有建立家庭教育专业、形成主流二级学科。这使得高校在家庭教育人才培养中缺乏对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难以满足加强人才培养和夯实基础研究的需求。

    2021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家庭教育专业的学校还比较少,高质量的本科课程教材也较为缺乏。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申仁洪建议,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程;面向师范生开设家庭教育学专业课程,推动所有师范生具备校家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建构家庭教育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家庭教育基本技能、家庭教育测量和评价三大类。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三方主体职责,实现各育人主体之间协同合作,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边玉芳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