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雅,源于秀山丽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刊总社原社长

省督学 董惠铭

丽水,这个为多少奔波于碌碌凡尘的芸芸众生所向往的恬静绿谷,是浙江西南部的一块风水宝地,风光旖旎多娇,空气清新甜润。2001年,我从萧山区教育局局长岗位调任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第一次到丽水的时候,其教育水平尤其是办学条件跟当时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知名度的萧山相比,差距之大,超乎我的想象。

16年后的丽水,碧波青山依旧,绿谷美名远扬,而教育却逐渐赶上了浙江教育现代化的同步水平。我不禁为之感叹:秀山丽水的教育之雅,令人心旷神怡。

教育之雅,源于教育有人文的情怀

历史上,丽水孕育出刘基、管师仁、何澹等名宦大家;近现代,丽水也涌现了像章乃器、李玲蔚、庄启传等风云名流,培养了“央视最美教师”王伟平、全国模范教师杨树长、全国“最美中职生标兵”叶石云、火海中勇救两位老人的“最美姑娘”叶霄雯等先进人物。“十二五”期间,丽水市民生满意度居全省第一,其中教育功不可没。

推动浙江全省教育均衡发展、颇具人文关怀的“爱心营养餐”工程,便是发端于丽水。

近几年来,丽水的党政领导对教育十分重视。去年,市委书记史济锡4次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并对接省财政厅为市区教育项目建设争取资金2亿元。我认识丽水市一位原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戚永远,有智慧,懂教育,善协调,为丽水教育近几年的快速健康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没有超前的教育意识,在丽水这个公共财政资源相对紧缺的地方发展教育,在短短几年内要跟上全省教育发展的步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教育之雅,源于教育有自然的神韵

教育的发展一般都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缘、自然环境乃至决策者意识的影响。云和县,10多万人口,是丽水市第一个创建成省教育强县的县。云和县提出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结合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县城的实际,90%以上的学生和教育资源已经都集中到了县城和县城周边,这对当时我省正大力进行中小学的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很有引导意义的典型。

景宁畲族自治县由于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口分布很散,所以小规模学校占了大多数。他们没有走云和的路子,而是根据景宁实际确立了一个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文化为核心,“变撤为改”。于是,一大批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小学校应运而生,如梧桐乡的崇孝文化、鸬鹚乡的“三园文化”、九龙乡的“多彩文化”、大均乡的“温暖文化”,等等。走进那些小巧玲珑的学校,恍若置身于繁花似锦的乐园,让你领略到秀山丽水美不胜收的教育智慧。

更为可贵的是,小班化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推进。近几年来,景宁县始终以小班化教学为核心,先后启动了3轮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此类学校特有的教学优势,制订出了20条教学常规。2017年8月,副省长成岳冲对景宁县农村小班化教学实践作出批示:“景宁县面对农村学校自然小班的实际,不断在‘化’字上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各地借鉴。”小班化教学会不会是浙江乃至中国又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教育之雅,源于教育有创新的冲动

创新是自然演进的铁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是鲜活的生命体,其外表和内涵丰富多彩。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所以教育的一切内容和方法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像百花吐艳般盛开在育人的原野上。

“万师访万家”大家访活动、“滴灌式”精准扫盲、以“学为中心”的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构建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民办学校实行事业单位登记、农村小班化教学打造“新乡村教育”、幼儿园走班教学、集团化办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个个创新的举措,一项项政策的出台,描绘出处州校园的姹紫嫣红,激发出丽水教育的万千气象。

莲都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龙泉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打造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青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缙云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能力;遂昌的新时期扫盲工作经验在全省引发关注……丽水的教育近几年发展得如此风生水起,令人刮目相看,引起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就是因为有教育创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最近一次考察丽水教育的时候,已经调任该市教育局局长的王平对我讲,丽水教育只能“弯道超车”。所以,我对丽水未来的教育品质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遐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