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赵祥模调研指导学校实验室建设。学校供图 赵祥模教授指导团队开展研究。学校供图 赵祥模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建广厦万间,筑美好未来。学校供图

■“国之大者·科学家”系列

    过去几个月来,对我国道路交通智能检测领域知名专家赵祥模教授来讲,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忙碌而有序的“快节奏”,他从容地在多重身份之间及时、精准切换。

    他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作为大学校长,赵祥模在2023年9月初调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他将全校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挨个调研了一遍。创新,是他调研中提到最多的词。务实,是干部师生对他的第一印象。

    而在赵祥模心目中,自己首先是一名大学教师,这也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作为二十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导师,他雷打不动地定期与学生见面,划定必读书目,交流探讨时既分析学术问题、答疑解惑,也讲讲做事做人一脉相承的道理。一有零散时间,就逐字逐句审定学生论文。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他经常以《中庸》里的这句话勉励学生和课题组成员,这也是他科研教学实践的生动体现。

求索:

方向对了,接下来就是好好干

    电子信息,是赵祥模近40年科学研究事业的基础和起点。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是一个富裕家庭的象征,但供给少、价格高,很多城市居民省吃俭用多年才能买得起一台黑白电视机。

    当时还在重庆市大足县读高中的赵祥模,通过读书看报对大山之外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也了解到当时我国通信和自动化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巨大差距。

    “读书就是为了改变落后面貌。”身为农民的儿子,这是深植于赵祥模心中的朴素理想。高考填报志愿时,赵祥模没有犹豫,就是它了。

    1983年,赵祥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如饥似渴地在这所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喜欢钻研、善于思考、勤奋上进是他留给大家的印象。

    为了贴补生活,大学期间,赵祥模参加勤工助学,通过竞聘担任了宿舍楼水电管理组长,生活朴素、精打细算的他一“上任”就开始琢磨如何能节约水电。

    课余时间里,赵祥模在宿舍楼仔细观察、分析同学们生活用水用电的习惯、规律,找出关键点和节约路径,做宣传、发号召,带着小组成员每天检查水龙头是否关闭,严防跑冒滴漏现象。

    一学期下来,效果明显,还真为学校节省了不少水电。他们的成功经验也成为社会实践典型,在全校推广开来。

    任何大的成就,无不是从小事做起的。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不论是参加工作后,在原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负责管理中型计算机房的中央空调时,针对影响数据运行安全的关键问题,对恒温恒湿自动控制系统和机房自动消防系统开展研究,还是立足实践,将自动化研究基础与交通领域前沿问题相结合,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赵祥模一路走来,无不是在踏实肯干的基础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苦干。

    从这座嘈杂的中型机房起步,赵祥模开始了他的道路交通智能检测技术、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之路。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纵、横向研究课题30多项。其中,6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10多项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团队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WIDC世界智能驾驶大赛”“CIVC中国智能汽车大赛”“i-VISTA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等多个无人驾驶汽车重要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创新: 

为智能网联汽车安上“大脑”  

    位于西安市北郊的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研究院,拥有我国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近年来,赵祥模一抽出时间就来到这里。长达2.4公里的高速环形跑道上,各类测试车辆疾驰而过。而他所关注的车型,关乎智慧交通的新方向和新未来——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是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及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必要前提。而之前国内的测试场地及建设技术难以满足多种技术形式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需求。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赵祥模带领团队建成了交通运输部首批认定的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拥有多种形式的道路与路面组合,开发完成了一条基于柔性化组合和压缩交通场景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赛道,可实现自行车避撞、行人避撞、S弯道快速通行、紧急停车避碰、交叉口自动通行、隧道自动通行、无人车之间相互超车等复杂场景环境下的无人车功能与性能测试。

    赵祥模还带领自动驾驶汽车与车路协同研发队伍,开发了“信达号”和“前行者”无人车,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使用,实现了车载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源异构传感器的融合。首次建立了智能汽车测试的金字塔模型,开发出一套虚实结合的智能汽车快速测试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高速公路等多种道路交通场景的测试用例数据库,完成了车辆、台架和虚拟现实子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制定了科学的测试流程和规范性测试方法,可实现智能汽车复杂任务的自动化和流程化测试,并最终完成了一系列测试产品样机开发。

    “我们开发的世界上首套无人车室内测试平台,可以模拟车辆运动轨迹控制精度测试、移动目标物体防碰撞测试、平面交叉口信号灯识别与响应测试、隧道模拟测试、综合工况测试等30多个虚拟场景,可在台架上实现无人车的智能度和控制稳定性加速测试,还可实现混合现实场景下无人车与人工驾驶车辆的博弈能力测试。”赵祥模说。

    通过课题组跨学科的协同攻关,有效推动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的技术进步。目前我国多个大型测试场已能够支持对移动通信技术多种通信制式的测试,各测试场的场景规划也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气候特征模拟、路况模拟、场景模拟等方面纷纷打造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在这些研究及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他们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车联网国际标准已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立项,引领了行业发展。

    智能交通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在赵祥模眼前逐渐变得清晰可见,并形成心中的规划路线图:“围绕‘智能网联’这个核心,大力发展车联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相关产业,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高精度感知、高可靠通信、高性能计算,从而推进交通运载工具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网联化、自主化和智慧化运行,建立我国自主的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和话语体系。”对实现这一目标,赵祥模充满信心。

坚守:

教书和科研要像毛竹一样

    “高校应发挥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师资优势、平台优势,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具有交叉思维、复合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赵祥模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之外,他强调最多的,则是坚守。

    在202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赵祥模寄语新生:求学之路不是短时间的发力疾驰,而是长期坐冷板凳的坚持。要保持定力,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经得住诱惑,静下心来打好基础,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不断积累,才能攀越追寻真理的人生高度。

    赵祥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1年11月,赵祥模团队再传佳音,其主持完成的“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赵祥模第三次获得该项奖励。荣誉的背后,是课题组对道路与桥梁智能检测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坚持了12年的系统研究——

    首次突破了基于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道路与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

    提出对称式激光位移检测和基准传递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检测方法;

    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抗干扰性强的激光位移系列传感器和多功能激光路面检测系统,实现道路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车辙、磨耗、跳车、变形类病害的高速动态检测;

    发明长寿命、高亮度、低功耗多路同步配光、多路聚焦LED连续配光和频闪配光系统,解决野外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路面与桥梁表面全天候高清成像检测难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