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传承育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家乡非遗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传习人,襄州区多校结合校情,按照该区非遗传承人所处地域特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探索出一条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之路。”在谈到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时,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焰表示。

    襄州区有3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41项区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文化是襄州人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代代守护,传至今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昔日纤细的柳条,不光装扮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赞美,如今,早已变成了程河镇村民发家致富的“金条”。程河镇是中国柳编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

    程河柳编是产自程河镇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编产业不仅成为该镇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还成为该镇中心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好资源、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好阵地,成就该校成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结合镇情、校情,程河镇中心学校因地制宜,确立了以“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编撰校本教材《程河柳编》。

    为提升孩子们的柳编技艺,培养“小小非遗传承人”,该校挂牌成立了“柳编工作坊”。该校除安排有校内柳编教师外,还聘请省级非遗柳编项目传承人朱德安大师为校外辅导员,并特地从柳编明星村里聘请技艺出色的老师傅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定期到校给学生传授柳编技艺。

    学校把柳编技艺高的学生组成“柳编梦之翼”学习小组。该小组参加了程河镇柳乡文化艺术节、襄州区“浩然杯”柳编艺术节等活动,并代表襄阳市参加了湖北省举办的黄鹤美育节。

    近年来,通过柳编课程,该校教育引导学生要耐得住寂寞、枯燥,做事要专心、专注、专业,精细做好每个环节,打造出个人精品,方可成就人生精彩。

    日前,古驿镇外沟教学点邀请了襄阳市市级非遗湖北大越调皮影戏传承人李有生,为该校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皮影戏课,让农村教学点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

    活动在该校毗邻的古驿镇皮影戏博物馆里进行。皮影戏老艺人李有生是该博物馆的主要负责人,由他现场亲自为孩子们表演皮影戏。

    在白色幕布后面,他一边操纵影人,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精湛的技艺、铿锵的动感、精彩的故事情节,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吸引着学生们。

    表演结束后,学生纷纷跑到幕布后面,由李有生现场传授湖北大越调皮影戏技艺。摸一摸皮影,画一画皮影,李有生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后跃跃欲试。

    李有生虽已近耄耋之年,却一直为皮影戏奔波,为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煞费苦心。现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来学习,老人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的视听盛宴,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还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该镇中心学校组织的活动带来了“老人快乐、孩子开心”的双赢结果。

    襄州自古人杰地灵,给后人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千年来广为传诵;襄州本地传承下来的54项非遗项目,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

    “襄州区多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厚植在孩子们心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持续擦亮‘田园诗乡、凤鸣襄州’的城市名片。”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德东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