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学改革 构建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动体育专业实践培养体系创新,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力探索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体育与康养学院着力建设以新时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以相关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组建研究团队,围绕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开展、项目驱动创新班、社会实践创新基地等主题,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研究项目“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FBJG20220217)获批2022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归纳总结了关于实践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认为实践创新能力是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集合体,是在各种实践过程中培养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学院对接国家政策、社会需求,深入研究学校发展环境以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等现状,剖析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趋势,结合体育学科特点,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项目驱动创新班、社会实践创新基地”4个方面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院从4个方面出发,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环境,利用多样化的发展方式与途径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项目驱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学校与多性质实习单位相协同等途径,积极构建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体育学科“重技能、重实践”的特殊性也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对口社会实践机会不足、缺少学术研究参与机会、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等问题,体育与康养学院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项目驱动创新班、社会实践创新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的契合度。

    学院从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着手,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形式内容的“第二课堂”、适应社会发展的项目驱动创新班以及社会实践创新基地为依托,聚焦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学习、专业领域实践操作、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实践和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大力优化课程设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引入实践性强、与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科研项目,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深度参与到体育专业各类科研项目中,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多元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扎根地方的专业院校,体育与康养学院秉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优秀模式,探索形成立足地方、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12月23日,由福建省体育部门、福建省卫生健康部门主办,三明市体育部门、三明市卫生健康部门、三明学院和福建省体育与卫生健康融合协会承办的2023年福建省首届运动促进健康知识技能大赛开幕。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科学运动助力健康福建”主题,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打造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高校等单位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学院通过服务竞赛、参与竞赛的形式,带动更多人通过运动促进健康,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师生积极投身比赛的筹备和服务工作,充分彰显办学特色,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要求,为推动科学健身,发挥“运动处方”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贡献力量,以互学互鉴培育人才,开展“体医融合”“体卫融合”人才培养工作,助力体育强省建设、健康福建建设。

    “以体育人”服务地方发展

    为了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育与康养学院鼓励师生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投身社区服务、康养义诊等公益项目,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职责使命,为社会贡献力量,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院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公益项目,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努力促进地方健康事业发展。

    学院组建公益支教志愿者团队,选派学生赴武夷山市、福州市罗源县、宁德市屏南县等地的乡村小学开展体育支教、赛事集训和篮球联赛活动,着力缓解乡村小学体育师资不足、体育活动缺失等问题,带领乡村地区的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感受体育精神,贯彻“以体育人”的理念,提升乡村体育教育水平,收获广泛好评。公益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体现了体育与康养学院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关系着体育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既是体育与康养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趋势,也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客观要求。体育与康养学院充分发掘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将体育与多学科相关联,对专业课程结构、内容形式、实施时空、评价要素等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形成了一套新的体育课程实施模式。学院探索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项目驱动创新班、社会实践创新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特色显著、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助力解决新时代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潜能,收获良好成效。

    (刘艳秋 王勇 秦德平 徐新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