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教育环境 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前所未有地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当今的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成都师范学院主动顺应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积极应对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依托国家教育部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构建“1+4+N”共同体,全面加强智能教育环境建设,系统提升高校教师智能教育能力,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培养模式,将智能教育全面融入未来教师培养过程,努力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本文系成都师范学院2023年第二批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S23RGZN02)阶段性成果。

    加强智慧教育环境建设

    打造数字化育人空间

    在应用需求驱动下,学校立足师范生培养实际,不断加大智慧教育教学条件建设,分层次、系统化建设满足信息时代未来教师培养需求的智能育人环境,主要包括:充分融合5G、人工智能、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等新技术,重构虚实融合的智能学习空间,建成由智能教室、智能学科教学分析教室、智能教学行为分析教室和研究型智能教室构成的师范生智能学习空间;基于师范生与在职教师数字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要求,建成支持虚拟教研、协同教研和精准施训、智能评价的“云—网—端”一体化教师智能研修平台,实现师范生培养与职后应用的无缝衔接;建设基于师生全流程学习数据的无感采集和智能监测体系,通过系统开展自适应教学,生成师生发展数据画像,辅助师范生发展诊断与测评。

    建立UGSE协同模式

    多元主体共育师范生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成都师范学院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构建UGSE协同创新机制,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与市(州)教育部门、中小学和信息化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四方协同共育的工作机制,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智能教学环境、协同育人师资、课程资源和实践实习基地,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全面融通职前职后培养。

    重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

    完善数字素养课程建设

    成都师范学院以“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为主线,构建了“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微专业”四阶多元课程体系,形成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形式,着力培育师范生数字素养。设置“现代教育技术”“智能教育概论”等课程,夯实基础素养;设置“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实训”等课程,加强关键能力;设置“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虚拟现实教学应用”等课程,促进融合创新。建成8门“结构化”必修课、26门“菜单式”选修课、43门“主题式”培训课、82个“自适应”提升项目和基于“强师计划”的4门数字化创新课。同步推进教师教育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全面支撑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

    营造浓厚智能教学实践氛围

    培养未来教师数字素养

    学校高度重视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实践活动为抓手,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营造智能教学创新积极氛围,全面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是学校为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师范生数字素养养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常规工作。该赛事自2017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六届,通过比赛有效促进了师范生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推动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数字素养。学校通过指派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深度打磨参赛学生课例,提高师范生参赛水平,助力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成长。参赛学生在大赛中充分展现出以数字技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教育理念,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流程再造、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变革,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探究学习、项目式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方式被参赛学生合理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处处可见,充分展现了参赛学生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技术融合的教学策略。

    培育师范生数字素养是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学校将继续推动数字技术在“教、学、研、管、评”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积极探索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张文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