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由辽宁省教育部门指导、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团委和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永恒的精神,不朽的丰碑”——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诵读雷锋巡礼活动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举行。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荣誉会长、原雷锋团第13任团长宣读《关于成立雷锋朗诵团的决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和辽宁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主席以及辽宁省雷锋研究会顾问共同向雷锋朗诵团颁发牌匾,抚顺市委宣传部门领导为雷锋朗诵团负责人颁发聘书。

    成立雷锋朗诵团是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展示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关于朗诵,从词义和词源的角度来看,“朗”是指声音清晰响亮,“诵”是指背诵。其中,“诵”是一种情态,是一种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具有仪式特征的社会活动,朗诵把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相连接,因其超越生活常态的行为特征,借助声音的力量,能够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群体的情感认同。由此可见,成立雷锋朗诵团,就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表达雷锋精神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以传达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的组织形式。

    雷锋精神体现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崇高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热诚关爱他人的大爱胸怀、积小善为大善的道德品格、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进取锐气。崇尚英雄、礼赞英雄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诗文吟诵和礼乐之教不可分割,不仅要体会美感、开启智慧,也要教化心灵。在朗诵雷锋精神的过程中,有朗诵者和倾听者两种角色。朗诵者借助声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等,配合雷锋同志的影像资料、老照片、老物件等方式,再现当时的雷锋事迹,借朗读者之口,文字的平仄起伏、人物的喜怒哀乐直抵心灵,使其内心对雷锋精神的情感得以抒发。而倾听者则因朗读者声音、语调、节奏的变化而被代入到朗读者对雷锋精神的情感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共鸣之情,从朗诵中重温和体验雷锋精神意义所带来的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朗诵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词语,更在于其内涵深厚、立意深远,它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其中蕴含雷锋精神的真善美永恒不灭,饱含着对党和国家有情、对社会有情、对生活有情的“有情之人”。朗诵雷锋精神更富有感染力,注重情感的交汇,寓教于情,寓理于情,变单调刻板为生动活泼,变说教为渗透,变灌输为感召,变单向为互动,勾起了人们一段记忆、一种情怀。

    雷锋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写照,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人们所敬仰和追求的精神文化。朗诵雷锋精神,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截面。它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当时刻存在于广大青少年的生活里。雷锋精神不会因为时光的老去而褪色,反而在代代传承中越发闪亮。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朗诵雷锋精神,不仅是为了重温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构建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随着一次次的朗诵,雷锋精神也将播下一粒粒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向阳而生,向光而行。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开展朗诵雷锋精神相关活动,使其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持之以恒将雷锋精神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之中,丰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其成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转化为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行动,以信仰的力量、大爱的情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付晓倩 邱元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