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北京景山学校:项目学习进行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月31日,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周群收到一份特殊的六一礼物。

    “感谢您初中时带我们做的家史采访,现在我和同学成立了《薪火集》项目组,正在为周围的老人做公益性质的口述史记录,并整理打印成册,送给他们本人和家属。”在北京四中国际部就读的高一学生刘一辉说。

    收到刘一辉发过来的第一期口述史作品,周群开心地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让刘一辉受益的家史采访,正是周群和她的小伙伴正在进行的“项目学习”实践。

    4年时间,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语文学科到跨学科,这项完全出于教师自发自觉的实践正在改变着许多人。

    “我们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把‘人’忘了。项目学习恰恰给予语文教学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师更多地在教学生学会学习上下功夫,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调动自我、小组合作、认真思考、感悟情感和表达交流。我想,这样的教与学,才会让语文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北京景山学校校长邱悦说。

    项目学习,让学生“玩嗨”了

    为什么执着于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源于一次听课经历。

    2014年,已经有多年教材编写经验的周群受邀参加山西省初中语文项目学习教材的编写,在编教材、用教材的过程中,这位资深特级教师感觉自己“深受刺激”。

    “既然我有能力设计项目学习方案,为什么我的课堂不能这样做?”周群想让项目学习这个新事物在自己的课堂落地。

    当时正赶上诗歌单元的教学。周群在山西团队其他老师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对原有项目学习方案进行调整。在周群看来,教学的改进应该有更多的“智慧共享”。

    与传统的诗歌教学不同,项目学习立足“以始为终”,是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最终达成项目目标的学习方式。本次“现代诗歌”项目的任务就是:(1)编辑诗歌集,请你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并为诗歌集命名。(2)诵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包括自己创作的诗),录下来发给老师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3)请你策划并积极参与诗歌朗诵会,你需要完成一份活动策划书、设计海报、撰写串词等任务。

    这样的任务让学生“玩嗨”了。周群惊奇地发现,除了带着学生学习鉴赏诗歌,学生们几乎包揽了其他的任务,并且完成得相当出色。

    如果说“现代诗歌”项目还只是小试牛刀,那“学习公共说理”项目则是一次全面、高难度的挑战。

    众所周知,议论文是教学难点,通过一个项目让学生掌握论证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学会表达思想,难度可想而知。5大学习任务、17个学习活动层层推进,教师的作用除了给出学习任务,还包括提供各种学习小支架和资源,在过程推进中不断发挥引导作用。从阅读作家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的第二讲《说理论证的“主张”和“理由”》,到观看TED演讲视频《怎样说话人们才会听》,再到逐一登台演讲,学生各显神通,大呼过瘾。

    为了深化项目学习的教学,周群还体验了一把“互联网+项目学习”教学。一位学生做了这样的统计:“周老师在本次项目学习中共发起12个讨论帖,我都参与了回复,这段时间我写的文字量为9595字,竟然顶了9篇长作文!这样写到现在,我已经可以写的很溜了。”更打动周群的,是一位成绩平平的学生在演讲比赛结束后所说的一番话:“老师,在今天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舞台是真正属于我的。”这句话让她认识到项目学习的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更是给成绩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展示自我的舞台。

    “项目式学习注定不是目标单一、态势闭锁的,而是开放、多样化的。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会不断地生长。在这个动态的生长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启发、反思等决定了课程生长的态势,并具有比传统课堂更深远、更积极的意义。”看到学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周群由衷地说。

    项目学习的“生长性”被此后更多的项目验证着。

    在新闻单元“走近普通人”项目学习方案中,学生第一次学会了怎么采访,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金字塔体”“新华社体”,第一次开始制作一张“真正”的报纸。师生都在各种挑战中成长着。

    怎样写真正的采访提纲?曾浥涵是学通社东城分社的小记者。周群请她走上讲台,为同学讲解如何设计采访问题。

    采访中如何与人沟通?邱悦亲自出马,请来中央电视台科学节目的记者,给孩子们讲述采访科学家的经历和体会。

    怎么拍摄新闻图片?周群邀请学校摄影教师黄山走进课堂,为学生专门讲新闻图片的构图规则和拍摄技巧。

    怎样设计高大上的报纸版面?前文提到的刘一辉是《新京报》小记者,又是学校的美编,周群就请她手把手地教同学怎样用软件排版。

    在这样的项目学习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能力,还有同理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个学期,更多的班级开展了“走近普通人”的项目学习。

    “通过周五下午的采访,我们深有感触。首先,不要惧怕采访,因为这会让你得到锻炼。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在面对失败时,不要灰心。”学生吴苏洋说。

    “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位修自行车的叔叔,他就住在一个面积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里,还保持着很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开心。”学生韩沐辰说。

    “本次采访中我感受到社区中那些为我们服务的普通人都非常辛苦,他们觉得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很钦佩他们。”学生王天泽说。

    景山流行做“项目”

    周群在玩什么?

    2016年,抱着好奇心,任秋菊去周群班上听了一节诗歌单元和新闻单元的教学课,她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事挺好玩的,学生肯定感兴趣,因为课间还能听到他们大声地在楼道里朗诵诗歌

    而在听了周群的“学习公共说理”的教学课后,教龄只有5年的闫欣直言非常“震撼”。

    “这种学习方式很新颖,真正激活了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会在项目开始前拿到一个项目学习手册,他们能够清楚地把握自己的阶段性学习内容和计划,这就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两个不足:一是学生对于教学计划和进程不了解、不关心;二是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学习动力不足。”在闫欣看来,这个项目打通了课堂与生活,真的有让学生“学通了”的感觉。

    任秋菊、闫欣决定自己也尝试一下。景山团队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进来。

    问题接踵而来。

    “做的过程中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需要不断、大量地广泛阅读、搜索资料,非常耗时,备课量是以往的两三倍甚至更多。”在做“我身边的植物”项目学习的时候,任秋菊仅看植物分类的资料就看得眼花缭乱,这么复杂的分类学生能搞定吗?此后在生物老师的帮助下,她才制作出了一个植物分类导图。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教师杨丽华,在她看来,除了备课量大,课时感觉也不够用。在做“童年不同时”的项目学习时,仅是小组分享采访记录就用了3节课,“孩子们准备得很充分,有录像,有录音,有PPT,可那种劲头又让你不好意思打断”。

    而闫欣直接将其总结为项目学习的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教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个主题思考得较为渗透,同时还要搜集准备大量的支架材料。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找到一个主驱动任务串起整个教学,这个任务需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有较大的知识容量,且在学生“跳一跳”的能力范围内。第三个挑战,因为项目式学习是很依赖学生生成的,所以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给予不同的材料和针对性指导。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毫无疑问,“项目学习”在景山学校语文组成为了热词,他们开始自发组织在一起,讨论“项目学习”。

    “每个人都学有所长,我们找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把他们的专长与项目学习结合起来,一个项目就有许多方法落地,呈现的版本也各不相同,迭代升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周群说。

    语文组组长王海兴古典文学的功底相当扎实,他承担了古诗文项目学习,并且开设了“宋朝那些人”“唐朝那些事”主题,让学生做人物小传,走进了唐宋诗人的文学世界。

    刘晓虹和刘佳则做了一个《美德,我传承》的项目设计,根据教材内容,从三个小角度出发,聚焦“中国读书人的品格”“心中有他人的美德”,以及“大国工匠的时代精神”,分别设计了最美中国读书人评选活动、“心中有他人”交流会、大国工匠颁奖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学习、主动表达。

    “在此前的调查中,学生最不喜欢美德单元,但通过项目学习,这个单元真的让学生乐学并真有收获,我想这才是在语文学科中做有实效和生动的德育。”刘佳说。

    “景山的课堂没有旧只有新,感觉每个老师每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来到学校只有3年的年轻教师孟岳说。他在讲述议论文单元时,直接引入项目——“学生食堂是否需要改革”,让学生分组设计问卷进行PK,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辨能力,还真正推动了学生食堂的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