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中“抉择与突围” ——《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周刊》第七期民办教育主题沙龙侧记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嘉 宾:(以姓氏笔画为序)

 邓昌武 安徽省安庆慧德高中校长

 左瑞亭 河南省兰考县创新高中董事长

 李占真 河南民权九九高中党支部书记

 刘 彬 河南商丘中学校长

 李绪坤 河南虞城天元中学督学

 刘福信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

 委员会副理事长

 杨中位 河南商丘中学董事长

 陈 平 河南省开封市求实高中副校长

 商学仁 河南省夏邑县三高校长

 主持人: 褚清源

 民办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大变局”的时代,胜局、败局、困局、危局,以及生死局,诸多这样的局,使民办教育笼罩着一种集体忧虑的情绪。而民办高中则是整个民办教育群体中亟待破局者,因为生源基础薄弱、师资不稳、公办高中和名校所办分校的挤压,让不少民办高中身陷囹圄,甚至命悬一线,有民办高中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或寻求合作办学,或改变发展方向,向中小学、幼儿教育或职业教育倾斜。

 7月25日上午,来自河南、安徽的民办高中校长相约古城河南商丘,围绕本刊第七期民办教育主题沙龙的议题“民办高中抉择与突围”,共同对话、共襄新举。

 此次沙龙由河南省商丘中学承办,沙龙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该校。这所通过人性化管理和教学改革不断创造佳绩的民办中学,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啧啧称赞。

 民办高中的发展困局

 与会代表的讨论首先集中在当下民办高中面临的困难与矛盾上,安徽省安庆慧德高中校长邓昌武在发言中说,公办高中与民办高中地位不平等,表现在公办学校不纳税,而一些地方部门则屡次要民办学校纳税;公办高中教师与民办高中教师地位不平等,公办学校教师是事业编制,而民办学校教师是自由职业者;高中生源大幅萎缩;少数民办学校不规范办学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社会偏见日盛;公办高中的大投入使公、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越来越大;公办学校老师工资大幅提高使得优秀老师纷纷回流……民办高中在这些不利因素的重重包围之中举步维艰。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民办高中要么自生自灭,要么探索出一条自我拯救之路!

 “我认为,民办高中面临的困难,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政策不完善,已经制定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目前针对民办高中的政策还有许多不足,而仅有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未得到积极的贯彻,大多地方对民办学校尤其是优秀民办学校的存在依然视为洪水猛兽。微观层面上表现为缺少对比的平台。无论公办高中还是民办高中,抓好教学质量是硬道理,而衡量教学质量的平台就尤为重要。除了中招、高招这样的最终评价外,平时教学效果的对比评价,很难在统一的平台上比较,公办高中有的是不屑,有的是畏惧,总之不予理会。”河南省开封市求实高中副校长陈平说。

 河南省夏邑县三高校长商学仁则认为,民办高中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公办高中所办的分校或复读班,这方面的冲击使许多民办高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对此,民办高中该如何应战,如何突出重围,如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刘福信,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坚定支持者,近年来一直为维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而奔走。这位曾在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民办学校管理工作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对当下一些示范性高中违规招收复读生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从教育部到省教育厅,都曾三令五申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但是一些地方的公办高中置若罔闻,或公然举办,或变换形式举办。”刘福信说,“如果公办高中所办的分校,能够严格按照‘四独立’的原则办学,可以理解,但他们实际上仍是在利用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办复读班,招复读生,招高价生,分校只是他们应付检查的幌子和挡箭牌,这造成了不公平的教育竞争。”

 民办高中普遍遭遇“教师荒”

 能否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一直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多数民办高中很难吸引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师又随时可能流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民办高中的发展。河南省夏邑县三高校长商学仁说,由于公办学校招聘教师数量的增加,学校曾出现了一年流失37位优秀教师的现象,使学校发展遭到重创。

 河南省民权九九高中已经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谈起民办高中的发展,该校党支部书记李占真认为,民办高中的发展前景堪忧。她说,学校每发展一步都面临着风险,优秀生源和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愈演愈烈。

 河南省开封市求实高中副校长陈平说,民办高中的师资大致有五类:一是大学毕业后,因家境贫穷无力上交所谓“上岗费”,直接到民办学校从教;二是原为公办学校教师,但学校因教学质量差,生源萎缩,导致学校倒闭,不复存在,因此到民办学校任教,主动放弃了编制。三是原为公办教师,因种种原因到民办学校,但编制依然存在于原单位。四是大学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民办学校。五是优秀退休老教师,被民办学校聘用。

 这几类情况中,最累的当属于第三类。他们一直处于两难的矛盾之中,一方面需要找路子、托关系保留原有的编制,另一方面又不想在原来的单位工作,所以经常出现原单位查编制时,他们连夜返回,以求保留编制。

 民办高中要抱团发展

 民办教育现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尽管国家仍然显示着支持民办教育的姿态,但现实却是公办教育在无形中合围民办教育,因此,民办高中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突出重围。安庆慧德高中校长邓昌武提出,民办高中要致力于构建“和谐学校”,要处理好八大关系:校董和谐——校长和董事长关系要融洽;干群和谐——校长和老师关系要融洽;师生和谐——老师和学生关系要融洽;前后和谐——前勤和后勤关系要融洽;家校和谐——学校和家长的关系要融洽;校群和谐——学校和当地群众关系要融洽;公民和谐——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关系要融洽;上下和谐——学校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系要融洽。民办高中可谓伤痕累累。

 河南商丘中学校长刘彬给出的策略是:一、民办教育的有识之士必须达成共识,敦促政府从思想、意识上对民办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而不是仅口头说说,甚至连说也不愿说,真正给予民办教育应有的位置和空间,认认真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每一个条款。二、提高包括民办教育举办人在内的全体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改变对民办教育固有的看法,尤其是有意无意间放大民办教育缺陷的思维。三、建设有特色的、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和学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尤其是不做公办学校的翻版,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要创特色,要立新模式,要敢于立潮头,让人刮目相看。四、用质量说话,靠质量立身。千说万说,千理万理,只有质量是根本,所以,要使出浑身解数,把质量搞上去。质量是最有号召力的旗帜。五、民办学校之间要多一些交流,取长补短,精诚团结,抱团发展。这一点最具现实意义。

 留住教师方有未来

 河南省虞城天元中学督学李绪坤认为,民办教育身处充满种种变局的形势下,调整好心态是关键。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大浪淘沙,能够存活下来的大多是优质教育资源,至少说明它有存在的理由和成功之处。过去民办学校是帮助政府办教育,现在民办学校是为社会办教育。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其次要办出特色,做精致教育、精品教育

 对于民办高中何以突出重围,他认为突围最主要的是不断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最核心的是锁定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

 “民办教育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存活下来的。”河南省兰考县创新高中董事长左瑞亭说,“民办高中要发展就要学会斗争,与外部环境斗,与内部问题斗,与阻碍学校发展的人、部门、政策进行适度的斗争、博弈,这种持续的博弈,就是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

 他同时也指出,民办高中要警惕招生过程中的“饥不择食”现象,不能为了扩大规模,什么样的生源都照单全收。学校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只有善于关爱教师、帮助教师、支持教师、保护教师,才能真正留住教师。

 河南省开封市求实高中副校长陈平说,学校只要办好了,家长和社会就会认可,因为学生和家长只相信质量,不在乎是公办还是民办。求实高中有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校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凡正式聘用的教师,学校全部解决“三险两金”,档案由学校统一办理存放于人才交流中心,使教师在这里拥有归属感和优越感,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教师,才确保了学校较高的教学质量。

 河南省商丘中学董事长杨中位说,民办高中正在面临一道新的选择题,如果你的学校只是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那么,必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民办高中不能再固守原有的发展方式,否则必然在未来的发展秩序中成为牺牲者。我个人更坚信民办教育有野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必将在优胜劣汰中找到新的出路,创造出更优质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