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生本教学的盛宴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课程改革纪实(一) □ 艾 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200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开启了新一轮课程改革。8年间,学校凭借扎实的研究与实践,成功推行了“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生本教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09年高考中,学校文理科共有129人总分超过600分,11人超过660分,6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0多名同学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录取,一本上线率达80%以上,各项数据均在沈阳市处于领先地位。学校的办学经验分别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全国创新课堂教学研讨会等大会上交流,先后有7名教师到福建、河南、江西、黑龙江等省进行课改培训。学校声名远播,已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高中。

 

 今年4月22日,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校园内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近2000名教育专家、领导、校长和教师齐聚一堂,参与学校的第十四届教学公开周活动。本届教学公开周,学校将126节课全部向社会开放,全面展示新课改以来的课堂面貌和师生风采。

 一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语文课。刘老师先以《宝剑记·夜奔》引入新课,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大家分组理清情节发展脉络,讨论情节特点。”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在《导学纲要》的引导下开始讨论了。在10分钟热烈的小组讨论后,全班进入活动探究阶段,讨论的重点是该小说情节的两大特点——“文似看山不喜平”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小组代表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台发言,“开头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陷害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言谈中闪现着思维的灵光。刘老师则在一旁频频点头,相机与同学们展开对话,但并不下结论。最后,老师总结了“小说中的诗与趣味”,并对同学们精彩的讨论作了提炼与升华。整堂课导入自然、疑窦丛生、高潮迭起、水到渠成,让人回味无穷。

 在本届教学公开周上,像这样高效的生本课堂数不胜数,整个活动犹如一场生本教学的盛宴,让与会专家、领导与老师们啧啧称赞。那么,沈阳二十中的课堂是如何炼成的?这就不得不提起学校实施的一场成功的课程改革。自2003年起,学校通过课程改革逐步创建了“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生本教学体系,如今这一体系已由蹒跚学步走向了茁壮与成熟。

 “两纲一模” 彰显教育智慧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沈阳二十中校长俞万祥的头脑中。一次,他去敦煌莫高窟旅游,导游对景点描述得天花乱坠,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他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叫莫高窟?”导游回答说:“高深莫测。”这次偶然的经历引起了他的深思:唯有自己感兴趣、有思考的问题,才会深深地印入脑海,而学生的学习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因此,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他头脑中逐渐清晰,努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然而,二十中学师生水平参差不齐,“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摆在课改面前的大问题。俞校长想到了叶圣陶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设方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很快,“两纲一模”教学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所谓“两纲一模”教学体系,即《课程纲要》、《导学纲要》和生本教学模式。学校每位老师都有一本《课程纲要》,它由老师们集体备课完成,里面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要点等4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内容。通过《课程纲要》的撰写、研讨和学习,老师们明确了教学中对各知识点的课标要求和考纲要求,有效地指导了教学工作。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先瞄准,后打枪”。如果说《课程纲要》是老师教学的作战蓝图,那么《导学纲要》便是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导学纲要》以教材文本、知识点发生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为依据,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基础上生发,探索新知识,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载体。它不是满纸习题的学案,而是给自主学习提供的有效信息,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手动、心动、神动,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是各学科各类型课的一般教学规律,与“两纲”相辅相成,正如俞校长所说:“有模式的教学是有希望的教学,模式化又是没有希望的教学。”如今,学校每个学科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出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的教学规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共计50多种。这里的课堂坚持“学生能讲的不讲,学生能懂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做”,以《导学纲要》和自主学习小组为载体,解决教学的预设和生成问题,变学答教学为学问教学。

 对于二十中来说,“两纲一模”教学体系的诞生仅仅是一个起点,它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载体,更是教与学规律的体现。如今,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近百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优秀课、竞赛课中获奖,化学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研组。2008年,学校15名教师参加沈阳市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均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市首次首席名师选拔中,共有160位有资格参选教师,第一轮选拔有50人入选,二十中就有5位教师入选,占全市的10%;另外,学校还是沈阳市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教师培训基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