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在原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于2007年3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而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学校致力于以内涵建设提升质量,曾被誉为“晚起步、快起飞的职教新星”。近几年来,继续奋起直追,因办学成绩突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以工科类院校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得到评估专家高度肯定;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卓有成效,受到业内专家称道;学生工作、党建工作富有特色;学校生源质量连年上升,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连续4年获得省民办教育专项奖励基金;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2011年和2012年两次以“工作简报”形式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民办职业院校协作会授予学校“民办高职内涵建设优秀院校”称号。

  学生说:“选择城建,无悔人生”;家长说:“把孩子交给城建,我们放心”;教师说:“做城建员工有奔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坚持“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质量”、“特色”和“成才”三大关键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优质民办高校品牌。

  品牌的基石——质量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历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呈逐年升高趋势。表明学校近几年所付出的努力,从师资队伍优化到教学建设与改革,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置的调整与优化,从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到教学方法改革,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

 “强师工程”保质量

  提高办学质量其实最关键的要素是“人”的问题。学校从“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灵活的用人机制,立足高职院校实际,探索引进、培养、激励多管齐下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留人、用人、育人的良好氛围。

  注重教师“双师”素质提高。每年开展教师职教能力全员培训,多次聘请专家来校开展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制定教师寒暑假下企业制度,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了解行业动态,熟悉企业运作和岗位需求,深入企业顶岗轮训、挂职锻炼和调查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发放“持证补贴”和“双师”补贴。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50%以上。

  注重骨干教师培训。每年选送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内各大优秀院校学习培训。同时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3年间先后选送100多名骨干教师远赴新加坡、德国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参加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并以此为基础组建“职教培训讲师团”开展教师校内培训,带动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制定实施“教师绩效等级评定制度”,教师们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狠抓骨干队伍建设。通过评选“优秀中青年人才”、“城建教学名师”、“我最尊敬的教师”,实施“校内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每月发放“骨干人员津贴”等一系列吸引、稳定、激励优秀人才的措施,团结、稳定了一大批专业、敬业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又进一步探索“核心骨干教师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教学改革结硕果

  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推动专业课程的标准化建设,自2008年实施两个“1231”质量工程,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专业、课程教学文件和质量保障体系,并把课程标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运用于教学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适应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新要求,各专业主动聘请国家或省级示范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以校级立项课题形式支持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教研教改等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度鼓励申报省级项目。2012年获批省级高职教育重点培育专业1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

 “三证”教育显成效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学校实施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和综合素质拓展相结合的“三证书”教育,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证、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学生取得“三证”方可毕业。

  工科类高职院校对实训的硬件条件要求更高。几年来,学校投入巨资兴建了新的“现代实训中心”,包括建筑、机电、信息等专业设备一流的实验实训室。现校内实验实训室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包括20个实训基地,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以职业技能大赛、专题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各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为平台,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

  据统计,学生职业资格取证率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持证率达97.84%;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各种荣誉和奖项逐年增多,2008年以来获省级以上比赛奖项100多人次。

 “四方联动”育英才

  按照高职教育精神,学校主动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探索“依托企业、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背景优势,与广州建筑集团、广东中旅等知名大型企业合作建有稳定、较具规模的校外实习基地162家;共建电子商务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等“校中厂”9个。

  以“订单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成政企行校共同育人。先后组建了20个“订单班”,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毕业即就业”创造了先决条件。进一步探索订单培养的长效机制,与广州建筑集团及其属下8家实体公司合作开办的“安全员订单班”,真正实现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参与教学。与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合作共建的“华阳订单班”成功实现了“再复制”,该集团对共同培养的第一期订单班学生非常满意,正积极筹备第二期订单班合作事宜。

  组建了16个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依托实训基地优势开展技术服务、依托师资优势开展培训服务、依托专业优势开展考证服务、依托办学优势承办社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学院举办的“广东省建筑业、房地产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对话论坛”和“从化市美丽乡村建设暨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研讨会”成为政企行校四方联动、合作共赢的典范。

  品牌的梁柱——特色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从办学初期就注重特色培育工作,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学生工作、党建工作等方面逐渐显现成效。

  “八制”治校显活力

  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以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和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改革,形成以“八制”为主要内容、高效顺畅的管理模式,即:校管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主集中校长办公会制,校院(系)两级管理制,校管会主任、校长、党委书记三方沟通制,民主协商制,学年财务预算制,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这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本保障。

  专业设置育特色

  “读建筑,到城建”,这一良好口碑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城建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由广州市建筑工程局所设广州业余建筑工程学院。独特的改革与转制历程使其具有不可多得的行业企业背景优势。她与堪称广东省建筑业企业首屈一指的广州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和以摩托车制造业及酒店经营闻名的广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紧贴市场设专业,发挥优势育特色。学校根据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和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适度发展专业数量,注重提高专业质量,优化专业结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建筑产业、机电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三大专业板块,开设的35个专业中,仅土建大类专业就有10个,并以此为核心向外辐射开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以“现代建筑业产学研专业教育体系”为重点的专业特色逐步形成。

  学工党建有创新

  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学校投资建成1300平方米的“学生创业训练综合楼”,设立“精通创业扶持基金”,先后扶持了学生创业实体43个,成为“企业家的摇篮”。2013年,该创业训练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学校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单位”和“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示范点”。

  品牌的内核——成才

  “为城市建设培育英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遍布珠三角。

  案例一:技能大赛显风采

  在2012年“第一届广东省高职类院校工程招投标模拟大赛”中,城建学子包揽“全能”一等奖和“招标单项”一二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