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体器官再生之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耿昕萌

  罗凌飞,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最年轻的“两江学者”……虽然有一连串耀眼的光环,但在山城重庆长大的罗凌飞依然稳健而扎实,严谨而率直。

  在破解人体器官再生之谜的梦想之路上,罗凌飞不断探索实践,勇于创造创新,让梦想一步步照亮现实。

  兴趣和专注是一路前行的源动力

  走进罗凌飞的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展现在眼前的有40多个架子,4000多个玲珑剔透的小鱼缸里放了近10万条五彩斑斓的斑马鱼。观察这些游动的生命,就是罗凌飞的工作,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来自热带海域的斑马鱼,正是担任“调控内胚层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主要模式动物。据统计,我国年均肝癌死亡人数超过30万,每年有数十万人因肝脏受损而等待肝移植。罗凌飞说,这3种疾病的共同点是器官受损,如何让人体器官相对快速再生,目前在医学界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

  “斑马鱼80%的基因与人相似。”罗凌飞说,这是选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一条斑马鱼肝脏再生的时间只需要两天,罗凌飞和他的团队就是要从这庞杂的鱼群中,寻找哪条鱼的器官再生能力突出,便会将那条鱼当作重点研究的对象。

  近10年间,罗凌飞的团队坚持不懈,用严谨的科研精神,一步步破解了人体器官再生的密码。如今,实验室已经建立了多个器官再生的斑马鱼模型。

  如何保持这种积极高昂的科研热情?“兴趣和专注是我做任何事情的源动力。”在罗凌飞看来,科研探索需要一种心无旁骛的心境。

  赢得发达国家科学家真正的尊重

  理想到底有多重要?“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中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才会有不断拓展的发展空间。”罗凌飞向记者讲述了2000年离开重庆去德国留学的经历,“就在飞机起飞那一刻,我的感受完全改变。望着窗外这片养育了我的热土,那一刻才知道,我对家乡和祖国有着如此的眷恋。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下转第四版)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