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村幼儿教师更有尊严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东营市利津县的幼儿园老师正在带领孩子开展种植活动。 (资料图片)

  编者按: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够,幼儿教师数量缺口大、整体质量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本期开始,《学前教育周刊》开设“关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报道栏目,对各地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季俊昌

  “前两年,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钱,最低的时候只有150元。今年,不仅每月打到卡上的工资涨到了2070元,享受到了政府缴纳的5项社会保险,还有了培训学习的机会。”近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平幼儿园的孔庆霞老师一谈起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就非常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在基本生活有保障了,当农村幼儿教师更觉得有尊严了!”

  太平幼儿园是东营市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幼儿园,不仅办园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还获得了10个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改善了合同制非公办教师的待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太平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东营市农村幼教队伍建设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东营市教育局局长梁海伟说。

  将乡镇中心园设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

  农村幼师纳入单独核编范围

  “以前,农村幼儿园既没有公办幼儿教师,也没有事业机构编制,即使有公办教师的城区幼儿园,也是占用中小学编制系列。”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姜友良说,“其结果,一是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二是招考的公办幼儿教师越多,占用的中小学编制就越多,导致教师编制管理更加混乱;三是导致幼儿教师没有正常参与职称评聘等机会。”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2011年东营市根据《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及当地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把辖区内40个乡镇中心园全部设置为独立的股级法人事业单位,并核定幼儿教师事业编制860个。在按计划逐年公开招考补齐公办教师的同时,东营市还将进一步及时核定和补充农村幼儿园的事业编制数量,由中心园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调配公办教师到辐射管理的村办园、社区园工作。

  此外,各县区全部将农村幼儿教师选拔纳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一招考,严格按规定程序考试录用,仅2011年至2012年,全市新增幼儿教师660人,其中在编教师339人,占到新增教师的51%,实现了历史突破。

  公办幼儿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吸引力,有力促进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仅2012年,东营市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就由2009年的925人增加到1665人。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也明显增加,其中广饶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分别达到了92%和85%,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30多个百分点。

  建立县乡财政共担机制

  提高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偏低,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东营市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的副局长王梅英说。

  2012年1月,东营市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保险待遇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须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以上,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各县区建立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保险待遇以县为主、县乡共建,县(区)、乡镇(街道)、举办单位及幼儿园共同分担的机制,为解决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经费保障。

  “我们幼儿园现有19位非公办合同制幼儿教师,按照政策要求,工资最低的也全部达到了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以上,2013年比2012年涨了300多元,达到了1713元。”垦利县永安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孙红霞告诉记者。

  东营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李玉珍介绍说,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月均工资为1543元,已达到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5倍,比上一年增加了360元。

  2012年,东营市县乡财政共安排3780万元用于解决农村非公办教师的工资和保险待遇问题,并以县乡财政为主,为全市1650名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办理了养老、医疗等5项社会保险,实现了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全覆盖。此外,非公办幼儿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等方面也与公办教师有了均等的机会,解除了其后顾之忧,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专项经费

  城乡互动提升农村幼师专业素养

  从2003年开始,东营市实验幼儿园的武淑霞等骨干教师就克服种种困难,来到数十公里外的广饶县西刘桥乡中心幼儿园等农村园,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挂职交流。今年3月,广饶县丁庄镇、陈官乡的14名农村幼儿教师,来到东营市海河幼儿园顶岗锻炼,学习先进的保教理念和经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挂职交流机会,得益于东营市基层支教、城乡互动的机制。”目前已调任东营市海河幼儿园园长助理的武淑霞说。

  自2003年以来,东营市从市直公办幼儿园抽调骨干教师,分批分期到相对落后的农村幼儿园挂职副园长,支援农村学前教育。这一机制有效促进了骨干教师的统一调配,引发了城乡教师互派、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幼儿园结对共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了城乡幼儿园和教师队伍“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的良好发展局面。仅近3年来,各级示范幼儿园分别辐射带动区域内所有农村园和薄弱园,开展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活动645次,举办开放观摩和学习活动665次,受益教师达6万余人次。

  武淑霞告诉记者,挂职交流一年后,她发现西刘桥乡中心园的教师管理,逐渐由“园长管理”走向“制度管理”和“教师自主管理”,教师专业能力、保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4名前来顶岗交流的农村园教师也大多成了本园的骨干力量。

  “领办分园”是东营市快速复制优质幼教资源、提高新建园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的又一特色做法。2011年至2012年,东营市实验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已“领办”了一所由政府回收管理的民办园——晨晖幼儿园和两所新建的公办园,统一调配执行园长和骨干教师14名,通过结对学习和管理经验、优质资源共享,快速带动新招考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晨晖幼儿园执行园长张立凤告诉记者,幼儿园原来只有200来个孩子,“领办”后不到一年,已全部招满450多个孩子,师资水平和办园质量很快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此外,东营市还以专业院校及示范园为依托,市县两级财政将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继续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培训基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梯次分层培训。自2011年以来,已培训农村园长、教师5000余人次,全市1892名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学历合格率已达到80%,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幼教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有力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链接

破解农村幼教队伍建设的瓶颈

  ■东营市教育局局长 梁海伟

  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连续4年将发展学前教育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目前,全市公办园达到了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较好地满足了适龄幼儿入园的需求。

  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园所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东营市近年来着眼于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兴教战略,建立了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两级共管共建的农村幼师队伍管理体制,落实农村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着力提高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解决了保险待遇问题,并强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大力提升专业素养。这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了制约农村幼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提高了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幼师职业的吸引力,为建设一支优秀的农村幼师队伍、解决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解决制约农村幼教队伍建设、阻碍幼儿园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加强推动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提高农村幼教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