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助我专业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许序修

  1979年9月,只有初中文化的我,以知青的身份到中学任教。由于底子薄,父亲怕我误人子弟,先是为我订了人民教育杂志,1983年下半年又为我订了中国教育报。自此,阅读中国教育报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

  大约从1993年开始,我与中国教育报有了直接交往。先是我向编辑们交流读报的感受,进而是编辑们对我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再后来是领导和版面主编对我进行投稿指导。

  1988年夏,我主持的中学语文读写创实验引起中国教育报记者的关注,多次向我了解实验开展的情况,并于1998年1月初对实验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刊发了通讯《读写创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充分肯定我把思维科学引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做法。2001年11月7日,中国教育报又刊发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张定远的文章《“读写创”语文教改经验的结晶》,使各地实验学校倍受鼓舞,促成实验在更大范围推广。

  中国教育报不但大力宣传我的教改实验,还不遗余力扶掖我的成长。1999年9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躬耕教坛奋进不辍》为题介绍了我的事迹。新世纪第一个教师节,又刊发我与劳凯声、丁榕、陈日亮关于教师角色适应与超越的论说。2001年10月,中国教育报还高度信任我,把“全国中小学教师心态与行为调查问卷”研制任务交给我。我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收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意见,研制出调查问卷,经有关专家审订,在2001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刊出。通过这项工作,我对中小学教师的心态与行为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由此写出了《教师要有健康的心态》一文,配合调查获得的成果一同发表。

  2004年年初,现代校长周刊主编提示我,可以从教师的视角思考校长职业化发展的问题,我听后茅塞顿开,对校长职业化发展进行多方面思考,发表了《素质教育需要有胆识的校长》等多篇文章。2006年5月,我回顾课程改革的历程,写出了《抓住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又从适应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角度,写出了《学校教育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如今,经过连续改版后的中国教育报,方向更加明确,视角更加宽阔,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服务更加到位。我尤喜走基层、进市县、新闻现场、新闻故事等栏目和校长周刊、教师周刊、环球周刊等专刊,形式多变,内容鲜活,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让人真切触摸到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脉搏,给人巨大的思考和创新张力。总之,我喜爱中国教育报,就如爱我日日如新的衣裳,为我一生增光添彩。

  (作者为厦门双十中学教师)

热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