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需青少年勇于担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6月20日,孙云晓(右三)与本报编辑记者交流。本报记者 周滋麟 摄

  开栏的话

  今年7月7日是中国教育报创刊30周年。30年来,中国教育报推出很多重大有影响的报道,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读者回家”栏目,邀请部分作者、报道的典型人物,以及忠实读者,回到中国教育报这个“娘家”,请他们与本报编辑记者一起回忆当年报道的难忘情景,并为中国教育报未来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 俞水)20年前,《中国教育报》刊载《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拉开中国教育大讨论的序幕。6月20日,该文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来到中国教育报,与记者、编辑们畅谈此次大讨论的前前后后,并针对青少年体质、素质教育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回望当年的大讨论,孙云晓说,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登《夏令营中的较量》,并开启了征文活动,因为当时国内以国际比较视角来反映教育问题的文章不多,且该文通过细节展现了中日学生的差异,立即扎到了社会的痛点,产生了巨大反响。

  孙云晓认为,这一文章不仅在当时反映了决定民族命运的事,即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意义。“20年来,虽然我们在提高青少年体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多项举措,但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地方,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更少了,实践能力更差了,身体素质相关指标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仍然猖獗。”

  “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多元,都是原因所在。”孙云晓认为,当前,家长与社会还没有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对儿童的权利与价值认识得比较浅显,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若现在幸福,则将来痛苦”,“而事实上,一个童年充满痛苦的孩子,成年后不会幸福”。(下转第二版)

纪念中国教育报创刊30周年·读者回家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