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邱晓飞 王锋 张彩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郭福欣赏的一句话。在学校近期召开的“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大会上,郭福与1000多名师生分享了他的育人心得,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在会上,北工大颁布了最新的《北京工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守则(讨论稿)》,教师们称其为新“63条”。新“63条”在北工大激起了怎样的波澜?怎样做一个“乐教、爱生、正己”的好老师?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郑吉春认为,所谓言传身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仔细批改作业,学生也绝不敢糊弄了事;我们严谨做学问,学生也断不会抄袭剽窃;我们乐观且热爱生活,学生也定能勇敢面对未来。

  一场关于师德的大讨论

  新“63条”的出台,经历过该校师生多次、多层面的讨论,最终达成“基本共识”。仅这个制定出台的过程,在师德建设领域已算不寻常,可见全校上下对“师德”本身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3月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榜样评选、“立德树人”主题论坛、师生问卷调查、师德座谈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围绕“怎样回归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好的大学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一系列话题展开了持续讨论。日前学校召开了“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大会,认真梳理了北工大这些年来在师德建设和育人经验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理性客观地分析了围绕“立德树人”和全面素质教育,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产生的困惑。

  “这次会上播放的‘立德树人’榜样特别奖获得者——陆学艺先生的视频短片,我是噙着满眼泪水看完的,我对陆先生凡事亲力亲为、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敬佩不已。他指导学生的论文、协调学术活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我没有上过陆老师的课,但我觉得身边能有一位这样师德高尚的老师是北工大学子的幸事。”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赵婧说。

  在外人眼里,原北工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陆学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学界泰斗,在师生眼里,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他记得每一位教师的名字,他精心培育学术团队,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入学教育第一课,学生们亲切地称他“陆爷爷”……陆学艺于5月13日因病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师生以更高的人生目标要求自己。

  电控学院教师左国玉因一次机器人比赛萌发了建立北工大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想法。在实验室建设初期,考虑到今后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实训的科研氛围,实验室内工作台、储物柜的样式都是由他本人亲自设计。没想到,小小的实验室成为很多本科生走上科技创新之路的起点,在左国玉悉心指导下,学生孙荣毅和团队其他成员夺得了201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在挑战杯比赛期间,左老师通宵帮助我们修改项目展板,我们更不能懈怠。和他在一起,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养成了良好的科研探索精神。”孙荣毅说。

  左国玉说:“我常常和学生谈心,我认为引导人比教知识更重要。我告诉学生要摒弃获奖、排名等功利心,静心做事,凭兴趣做事才能做好。”在左国玉实验室长期做项目的本科生中,约有70%考取国内外不同大学的研究生。(下转第四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