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北上广” 奔向“新西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董少校 见习记者 宋伟涛

  这里的“北上广”指北京、上海、广州,为国内一线大城市的代表,是众多毕业生向往的地方;这里的“新西兰”不是大洋洲的岛国,而是指新疆、西藏、甘肃兰州,代表着我国西部广袤热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复旦学子主动选择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据了解,复旦大学2012届毕业生有127人到西部就业,而今年更是有152名毕业生,一年增长近20%,“告别‘北上广’,奔向‘新西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成为他们最嘹亮的青春宣言。

  记者近日在复旦采访了该校3名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心路自述,他们的选择和追求,或许可以为正在找工作和即将找工作的大学生带来一些启迪。

  吾斯曼·克然木:家乡更需要人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历:本科

  单位:国电新疆开都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毕业之后去哪里发展?这曾经是一个让我很费脑筋的问题。习惯了上海的生活,我本来想留在上海。毕竟,我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留在上海工作两三年之后,再回新疆,可能会在职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应聘新疆国电,结果通过了考核,得到了录用通知。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他们一开始也很犹豫。毕竟,要放弃在大城市的生活,工作地点也非常偏僻,距离我家阿克苏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而且要签8年合同。反而是我慢慢坚定了回去的决心,早一些回去,工作的经验同样会转化成宝贵的财富。我给家人分析,他们很认可我的选择。

  人生是一次旅程,我走出西部来到复旦,沿途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美好的风景和事物,开拓了眼界。毕业在即,我的心头又一次充满了自豪。我想还是回新疆比较好,家乡需要人才。在那里,我会做出一番成绩,为新疆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梁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专业:财政学

  学历:硕士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

  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一句话给我影响很深。他说,“支撑我选择的三种动力是:对于知识的寻求,对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脏腑的怜悯”。我就是这样有一点点理想化的人,我希望寻求更多知识,把自己置身于艰苦的条件下,去亲身体会一些事情。

  西藏是一片吸引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牵挂。大一的时候,我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里面的句子非常优美。然而,任何一个地方有它的美丽和光鲜,背后肯定也有丑陋斑驳。对于我而言,应该具体做些什么,改变这种相对欠发达的状况。我想我可以秉承人文关怀,去那边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家在四川广元,元旦后不久就收到了西藏那边的录用通知。家人虽然希望我离他们近一些,但还是很支持我的选择。我想,我将会见证西藏的发展过程,生命和那片热土关联在一起,这注定将是一条多彩的路。(下转第二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走,到赛场上去“取经”     下一篇: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