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好吃太好都不利健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冯英杰 绘

  编者按:对于0-6岁的幼儿来说,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是第一位的。当前,我国0-6岁幼儿的营养状况、睡眠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幼儿体育锻炼方面也存在种种误区,这些都在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发育。从本期开始,《学前教育周刊》开设“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系列报道栏目,对影响幼儿身体健康的种种误区进行分析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李小伟

  近日,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母子健康》杂志公布的“中国儿童营养健康”2013调查报告显示,“免疫力差、容易生病;食欲不振、挑食偏食;饮食营养是否均衡”列3000名受访儿童家长首要关注的三个健康问题。

  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的最敏感指标,也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国际上通常将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给予关注。那么,我国幼儿的营养状况如何?幼儿营养不良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幼儿应该吃什么?怎样吃才健康?改善幼儿营养的举措都有哪些?发展目标是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影响孩子一生

  潇潇是家里的长子长孙,一生下来就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宠爱的不得了,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去年以来潇潇喜欢上了“洋快餐”,汉堡包、可乐成了他的最爱。爸爸妈妈虽然不想让潇潇吃,但架不住4位老人今天带去吃,明天打包回来给孩子吃,眼瞅着潇潇的体重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才5岁的小孩子,体重已经长到60斤,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却认为“小时候胖不是胖”……

  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正以每年9.1%的速度增长,儿童肥胖的严重程度令人担忧,随之而来的儿童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胖点才健康。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肥胖或轻度肥胖得不到控制,而一旦发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时再想减肥就很困难了。“中国儿童营养健康”2013调查报告显示,孩子挑食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肥胖人群的增加。肥胖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新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儿童低体重和发育迟滞的现象主要是在经济落后地区,但是城市人群由于错误观念和不当哺育方法引起婴幼儿的营养不良仍相当普遍。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一生。”上海市儿童医院营养专家董小燕说。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振宇指出,有研究表明,生命最初的1000天,即从怀孕到2岁期间的母婴营养影响人一生的健康,这一时期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弥补的,早期营养对儿童智力、行为、个性有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出生前和出生后一年内的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造成精神发育迟滞。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的近期危害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危害表现为智力发育滞后,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因此,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实力。

  营养缺乏和失衡阻碍幼儿健康成长

  “儿童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是目前我国儿童健康面临的双重严重挑战。”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在今年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时说。

  儿童早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快,因此,医学上又将儿童期细分为多个阶段,如1岁以内为婴儿期,1-3岁为幼儿期,3-6岁为学龄前期,我国将儿童营养监测范围覆盖到0-6岁。2012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我国发布了《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该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一是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儿童的平均生长发育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二是营养不良状况持续减少。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3.6%,比1990年下降了74%;生长迟缓率为9.9%,比1990年下降了70%;消瘦率为2.3%,长期保持在低水平;三是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因营养改善而显著提高,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归因于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由2000年的22%降为2010年的13%;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促进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比1990年下降了73%。

  但时任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承认,我国儿童营养改善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贫困地区农村尚有20%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二是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基础尚不稳定,呈现脆弱性,容易受到经济条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三是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儿童营养问题,如流动、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等问题。

  怎样吃才能改善幼儿营养状况

  “由于母乳喂养对母婴均有益无害,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营养和卫生行为,应予广泛提倡和推广。”杨振宇表示,婴幼儿出生后,母乳喂养是最理想、最经济也是最安全的喂养方式,它不仅可减少营养不良,还能预防成年后的肥胖等代谢问题。

  2002年,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强调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要求各成员国实施该战略,确保所有婴幼儿的最佳喂养,减少营养不良的相关风险。2008年发布的《中国孕妇乳母及0-6岁儿童膳食指南》指出,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因为母乳具有很多优点,完全符合0-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消化吸收特点。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应适时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K。这个阶段婴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有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和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学龄前期儿童(指3-6岁的孩子)的生长发育速率比婴儿和幼儿期略有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对营养的需要量相对较高。《中国孕妇乳母及0-6岁儿童膳食指南》指出,这个时期的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主动性和好奇心加强,儿童行为表现向独立和主动性方面发展,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对家长安排的食物和饮食要求有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偏食和挑食。此时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喜欢模仿家长,是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营养供给和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的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儿童,每天也需要给予一定量的零食。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进食不专心、用餐时间延长,会导致进食量减少,容易引起消化吸收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因此,帮助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但对儿童期营养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为其建立和维持成年期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儿童终身受益。

  杨振宇指出,学龄前儿童膳食应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膳食以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同时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一定要注意儿童的进餐卫生,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与卫生状况。集体用餐的幼儿园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不要食用或者饮用生的(未经高温消毒过的)牛奶和未煮熟的豆浆,不要吃生鸡蛋和未熟的肉类加工食品,不吃污染变质和不卫生的食物。”杨振宇强调,儿童饮食,关键是要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在给儿童购买、制作、储存食品的各个环节,都应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应避免或少食烧烤类食物、含铅高的食品(如爆米花、皮蛋、罐装食品、软饮料)、油温过高的煎炸类食品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