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安全亟待重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学安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儿童用药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儿童合理用药形势不容乐观,滥用抗菌药物、成人药减量用于儿童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权威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率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儿童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两倍。

    在我国,每5个患者中就有1个是儿童,但儿童用药品种不足成人的5%。儿童用药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标注少等问题,孩子用药,基本靠“掰”。儿童用药规格少,大多以成年人药品来替代,然后减量给药。许多药品的说明书提到儿童用药,大多只有一句笼统的“酌情减量”,这导致儿童用药基本只能靠猜、靠掰。少年儿童体质较弱、免疫力差,其药物代谢特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与成人均不一样,模糊化的减量使用常常造成药量不足或过量。这样给药很难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

    特别是新生儿用药量非常少,有的孩子一次用药量只有成人药品最小剂量的五十分之一。一片药怎么分成五十份?专家表示,儿童是发育中的个体,而不是小大人。儿童的药物代谢特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与成人均不一样。依据这样的理论来说,儿童用药靠“掰”是很不科学的,简单的“掰开”减量后的药片并不是儿童专用的,对身体必定会有危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3亿儿童,作为药品消费的特殊群体,拥有近500亿元的市场潜力。然而占我国病人总数20%的儿童病患者,可用的专用药品品种却不到药物总数的2%。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儿童药品存在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药物评价难度大等问题。一方面,以药厂等为主的市场主体,存在追求利润的资本原始冲动。由于研发儿童用药成本高、风险大,即使市场潜力巨大,但制企等市场主体,却缺乏主动开发与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市场“看不见的手”失灵之后,依赖于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相应引导、调控与安排的“看得见的手”显然滞后,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反应明显很迟钝。比如至今没有出台相关引导和鼓励药企研发生产儿童用药的措施,更没有相关资金与政府方面的支持等。

    目前国内6000多家药厂中专业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仅10余家,有儿童用药生产的企业也不过30余家。面对儿童药品市场低迷,我们仅把板子打在药企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也是它们的权利。要想切实改变儿童用药市场现状,在国家政策层面应给予引导和扶持:一方面,在儿童用药研发、生产、市场保护方面,出台倾斜优惠政策,架构儿童药品审批绿色通道,调动药企生产研发儿童用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如由国家财政出资,建立儿童用药研究基金,为生产儿童药企出台一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研单位与药企开发生产儿童专用药品,拓展儿童用药范围。(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司法局法制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