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高尚师德 传递教师梦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昆明9月5日讯(记者 李配亮)“我们这里特别贫困,要摆脱这种现状只有靠教育。为了农村孩子的未来,我们坚守在山区学校,无怨无悔。”云南省泸水县山区教师高李权、余小波今天通过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如是说。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开展了多项教师节网络主题活动,弘扬高尚师德,传递教师梦想。此次网络访谈是“教育守望者——教师节系列微访谈”的首场活动。

    “教育守望者——教师节系列微访谈”主要依托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开展,旨在突出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守理想、勤勉奉献的主题。系列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邀请2013年教书育人楷模走进教育部,进行微访谈;另一方面,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团队赴云南、甘肃、宁夏等地实地探访,走进基层学校,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

    “你们坚守自己教育梦想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不再坚持了?”“作为坚守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你们认为肩上承担的最大责任是什么?”此次在泸水县大兴地镇中心完小举行的微访谈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网友提出了近百个问题。高李权、余小波两名教师就如何办好农村教育、基层如何留住优秀教师、服务边疆教育的感受体会等相关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积极互动。

    今年39岁的高李权,是泸水县大兴地镇中心学校校长,自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在怒江州最偏远的乡镇独龙江乡教过书,近20年来一直在农村任教并从事管理工作,曾获“云南科技兴乡突出贡献奖”、“泸水县优秀校长”等荣誉。余小波是古登乡中学一名高级教师,他所在的学校是泸水县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担负着古登、洛本卓两个扶贫攻坚乡的初中教育重任。“像高李权、余小波两名教师这样,扎根边疆、默默为民族教育奉献的教师还有很多。此次‘教育守望者——教师节系列微访谈’关注基层教师的工作、生活,为展示基层教育变化、反映一线教师风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怒江州教育局副局长李佳玲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