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校长”武建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南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武建谋

    武建谋和毕业生在一起。

    看看我们校运会的摄影作品。

    与青年教师一起期待新学期。

    武建谋讲太空课堂的物理奥秘。

    为学生拔河比赛加油。

    “只见话语‘标新’,不见教育‘问心’。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浮躁,思维的缺席,特别是教育价值观的盲目。”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李伦娥 《湖南教育》记者 黄耀红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在湖南基础教育界算得上一个奇迹。

    2005年才建校,在名校林立的长沙城,这所民办校远离城区15公里,不占天时,不得地利,虽然依托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但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80%……

    谁都没想到,3年之后,这所学校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6A率就位居长沙第一,而且,此后连续5年位居长沙市第一,学生由700多人猛增至4800多人。各类教学竞赛、全国英语口语竞赛、各类音体美竞赛,青竹湖湘一的教师和学生总是名列长沙初中学校榜首。

    青竹湖湘一成为了长沙乃至湖南基础教育界的一张名片,校长武建谋的名字亦不胫而走。

    走进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进门可见刻在巨石上的一句话:“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那是武建谋的字迹,更是他的教育心迹:办教育要回归于“心”,执着于“心”,超越于“心”。

    不求标新,但求问心。武建谋,就这样做好一个“心校长”。

    用心丈量教育的深度

    2012年11月,由湖南省教科院举办的“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办学思想研讨会”举行,主题就叫“尊重办学规律,回到教育本原”。

    面对全省近700名校长、教育专家,一向温文尔雅的武建谋却剑指“乱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出现了不少满足于“概念”制造、“模式”生产、“方法”袭用的一些所谓“改革”。也有的学校与地方以“改革”为标签,把“经验”当政绩,视“模式”为法宝,以“分数”为取向,以“创新”之名,行“急功近利”之实,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泥淖。

    “只见话语‘标新’,不见教育‘问心’。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浮躁,思维的缺席,特别是教育价值观的盲目。”武建谋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正本清源,才能站定教育的人本立场;返璞归真,才能回到教育的心灵原点。

    武建谋的话敲击着每一个在场人的心灵。而实际上,青竹湖湘一的办学之路,在很大程度上,走的正是一条回归之路,回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到人的成长规律上来,回到教育的原点上来。

    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校,简称“青竹湖湘一”,2005年成立,九年一贯制。2007年,45岁的武建谋来到学校担任校长。在此之前,武建谋是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的物理特级教师,曾经连续三次辅导学生获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是湖南响当当的“金牌教练”。

    彼时“湘一”,位置偏,生源不理想,学校老师人人都希望这位新来的名师校长能有所动作,但武建谋却一直安安静静地抓常规。“至少,你应该提出一个办学理念吧”,有人建议。但3年里,武建谋没有提出任何口号。

    武建谋抵制办学的功利与浮躁。

    他说,一所学校的“立心”就在于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校园文化,它们是人们看不到的教育之魂。“这样的‘心’、这样的‘魂’远不是我一个校长坐在办公室里能想出来的,而是像校园里的这些树木一样,是由种子到嫩芽,由嫩芽到细叶,由小树到大树,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

    在青竹湖,“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办学理念深得全校教师的认同。而这个理念的提出,又连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差点成为“事故”的故事。

    2011年秋,初三年级有个女生,顺手牵羊“拿”了他人的手机,被同学发现,班主任满怀真诚找她谈话。然而,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这个女孩子离校出走。这可急坏了家长和学校。

    武建谋不由分说,带着十几个老师,分成6个寻人小队,在大街小巷所有可能的地方挨家寻找,网吧、酒吧、旅店……整整找了一个星期,从夜幕降临直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在艰辛的寻找过程中,不断有人生出种种抱怨和牢骚,说找到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她。

    武建谋没说话,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尽快找到孩子。终于,第七天夜里,在一家小店找到了这个一脸稚气的女生。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已是精疲力尽的武建谋,百感交集,眼泪夺眶而出。此时,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孩子的父母都在等待着校长对学生的处理。

    武建谋的决定完全出人意料:他不让任何人对女生说一个“偷”字,不让任何人呵斥与指责她,更没有提出让她转学。他轻轻地跟家长、跟孩子说,找到就放心了,明天来学校上课。

    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孩子回到了教室。

    学生回到班级之后,武建谋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如何理解人,如何懂得人的心。他连续组织召开了4个会:全校老师的、年级组的、校班子的、班上学生的。

    在武建谋眼里,这个孩子于青竹湖而言,只是千分之一;对她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如果现在只是简单地指责她,或者立马劝其退学或转学,那除了证明学校的无能,还能说明什么呢?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有改变人的力量。

    他说,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最简单的推脱,表达的只是教育的功利;最麻烦的担当,见证的才是教育的用心。

    那天是全校教师大会。当武建谋说出了他酝酿了3年之久的办学理念——“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时,会场上前所未有地掌声雷动。

    武建谋说,一个“心”足以涵盖青竹湖最核心的教育观念。从教育的目标、过程到原则、方法,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到特色发展……

    他认为,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是“学生第一”的学生观,又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生命教育观;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心灵感受的教学观,又是构建符合学生心灵成长规律的课程观;是涵盖一切的教育价值体系,又是所有“将爱变成看得见”的教育原则。

    突出“心”,正是出于对当下教育见“身”不见“心”,见“智”不见“心”的深刻内省。

    他说,以人为本走向深层,必然是以心为本。因为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生命的教育,而生命教育一定是心灵教育。这里的心灵,是学生的、教师的、学校的,亦是文化的、自然的、天地的。

    营造与教师交心的“心灵场”

    青竹湖252名教师,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仅34岁。

    令人不解的是,每一个年轻教师进了青竹湖,其专业成长犹如神助。长沙市教学竞赛奖项,“湘一”的教师几乎囊括一半,甚至有的教师走上讲台才两年,就在省里获了大奖。与此同时,作为一所民办学校,7年来教师异动率几乎为零。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保持如此高的稳定性,让不少来此参观的同行瞠目结舌。

    “要做到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对学校来说,首先就得把教师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激励和发展。”武建谋说,学校管理,核心是人,终极目的是培育人、呵护人,“老师的心是怎样的,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灵是怎样的。校长管理,就是要把老师内心的真善美呼唤出来。”

    在青竹湖,除了“不准拖堂、不准早退、不准体罚”等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则之外,很少能看到其他文件与制度,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制度管理”,但整个团队却十分和谐,充满战斗力。在武建谋看来,规章制度的执行,最好的方式是要靠教师内化为自律与自觉,“如果仅靠‘权力’压人,仅靠规章制度硬性、僵化的管理,不可能有真正的执行力”。

    “我做校长6年来,没有一次在教师大会上发过‘高腔’,没有公开点名批评过任何一名老师。”武建谋认为,学校是一个组织、一个共同体。如果仅仅将教师看作科层管理的末端,仅仅将它视为棋局上的一个“点”,那么,这样的管理很可能见“人”不见“心”,见“结果成功”而不见“过程成长”,见任务执行而不见心灵互动。这样的学校就像打仗的军营,而不能成为一个“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