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废纸的管理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孙仕满

    本周,学校的教育主题是弯腰行动,要求全体师生随时捡起地面上的垃圾,净化我们的校园。虽然每天有保洁员进行三次打扫,学生每天对卫生区进行两次清扫,但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教师说,这已经不错了,比以前强多了。但我仍不满足。我在想,在各种检查、评比的督促下方能如此,如果暂停了检查、评比,学校的卫生会如何?保洁员如果不打扫校园会是什么状况?

    我经常会到教室里看一看垃圾桶,会到校园里垃圾箱处转一转,了解学生都丢弃些什么,看一看垃圾送的是不是及时。有教师感到奇怪,校长为什么总关注这些小事。其实,看得多了,就有了一些收获。我发现有的班主任很用心,为学生准备了分类的垃圾桶,把废旧塑料瓶和废纸分别存放,并定期送到回收站,变废为宝。这样的班级,学生很少乱扔垃圾,教室里干干净净。有的班级则不同,垃圾桶里满满的,桶周围乱七八糟地堆着清扫工具,地板上到处是废纸。我有时捡起废纸,摊开查看这些“作品”。有的纸上一点儿东西没写,让人觉得挺可惜的。这些纸上鲜有工整的书写、正确的答题,谁会舍得把优秀的成果扔掉?透过这一张张废纸,让你可以想象得到学生做题时的轻率、马虎。废纸,已不仅仅是卫生习惯的问题,还涉及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乱扔弃废纸总是有其原因的。或者因为好玩,作为玩具乱扔,天性使然。是否也存在着这样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学生随意扔弃废纸而无人过问;有的教师撕学生作业让其重做,学生无意中效仿;课堂听写让学生撕作业纸。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但在平时的作业检查时,是否忽略了作业本使用存在的问题?如果关注这些,显然要比简单地追求分数的高低更重要。

    常常需要翻阅、传达诸如环境教育、节能环保、文明礼仪、安全卫生等文件,每年上级都要下发相关要求。有的文件规定十分具体,要开多少讲座,班会课要上几次,做多少手抄报,要求张贴宣传海报,要交几篇征文,要及时总结。这些活动很有必要,但是这些育人的要求本身应该在课程中实现,为什么还要下发文件开展专题活动呢?为什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的效果呢?我常常思考这些专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特别关注像校园垃圾这样的小事。我认为,正是这些小事最能直接地反映出教育的效果。

    多么希望,学生能够尽可能少地制造垃圾,校园里很少见到垃圾,校园外也能干净清爽。(作者系山东省临沭县实验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