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贺立华

    在为曾繁仁教授执教半个世纪召开的纪念大会上,出现了动人的一幕:几十位白发如雪的老人齐刷刷立正,向敬爱的曾老师鞠躬致敬,全场掌声响起,令人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是山东大学中文系1964级的学生,是曾老师1963年大学毕业后执教的第一届大学生。

    望着曾老师银发如丝,心中涌动起万千滋味……时光倒退到30多年前,我有幸成为曾老师文革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届学生(1977级)……沧海桑田,往事并非如烟。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山东大学众多教授名流重新登上讲台。当时只有三十几岁的曾老师和众多早已成名的老教授同台讲课,学生打分,他是得分最高者之一。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有力的思维逻辑、干净利落的语言表达,以及规范工整的板书……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记得李传民同学因病落下了曾老师一节课,他觉得是个“重大损失”,课后专门找来几个同学的笔记本对照着将课补上,生怕落下哪一句。

    1980年爆发了文革之后第一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大学生刊物《沃野》因为发表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而成了自由化典型。担心学生毕业分配时受到严肃的组织处理,曾老师主动担责,并做了许多力所能及、不为人知的事。如今已经成为西部文学领军人物、编剧过电影《双旗镇刀客》、电视剧《水浒传》的作家杨争光告诉我,许多老师是他经常感念的,当他流泪离开山大时,除了拿着写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严重”的组织鉴定之外,怀里还揣着曾老师写给有关领导的推荐信,老师在信里夸奖了杨争光的才华,希望他能得到善待。

    当学生们提起曾老师许多难忘的往事的时候,曾老师总是笑笑说:“我都忘了”。但有些事儿曾老师却忘不了,哪怕是学生对他有一点点好,他都铭记在心。在“《沃野》事件”组织调查时,我曾实话实说了一句“这些作品没给指导老师们看”。30多年过去了,曾老师竟然还记得这句话,他在最近出版的《我们七七级》里撰文这样说:“因为同学们大都来自社会基层,因此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包括某些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这就引起了某些部门的注意,要追查此事。当时我是该刊的业务指导,既然要查我理应承担责任,我也明确向有关方面表明了态度。但七七级的同学却说他们并没有给我看过该期刊物,从而将我解脱出来。历来只有老师保护学生的,但七七级同学却挺身而出保护了老师。这难道不是一件感人的事情吗?”  

    曾老师在山东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不到60岁就从校长位置上卸任了。很多人不知道,在校庆之前的两年间,正是这位曾校长兢兢业业、四处奔波、多方筹措,为合校和校庆筹备了充足的资金,为他的继任者做好了极好的铺设;也不会知道,这位在校长位置上日理万机、尽心尽责的学者,一直没有放弃学术研究,卸任一年后,即揭开中国美学界崭新的一页——生态美学的提出和研究。(作者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