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推进数字化教学初见成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从用了‘电子书包’,我们学得更快乐了,更有兴趣了,更轻松自如了!”这是上海市闵行区数字化教学实验校学生们说出的心中感受。

    在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正在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发起猛烈挑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地区和学校也开始了数字化教学的探索。

    为了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市闵行区于2012年3月启动了《数字化环境建设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电子书包”项目),共有40所学校、80个班级、4000余学生参与实验。该项目实施以来,在项目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数字化教学方式探索、数字化教学队伍建设和项目实验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闵行区教育发展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亮点之一:

    创建了项目数字化平台

    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组对平台建设非常重视,认为平台建设关系到项目实验能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关系到与国内外交流的便捷性和将来项目的可普及推广性。

    闵行区所建设的“电子书包”项目专用平台具有了“四大”功能。即数字化教学支撑功能,数字化运营管理功能,数字化资源超市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对已采集并积累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风格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素养提升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

    据老师们讲,电子书包专用平台的最大优点是:以学生课程学习为中心,完整覆盖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学习过程,并将教学服务功能与课程资源整合于一体,全方位优化预习、上课、练习、作业、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数字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这个平台还引导教师全面优化教学行为,充分发挥“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有机融通的优势,开展灵活高效的分层教学及课内外移动教学。并在大量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如作业试卷的客观题批改、教学相关数据统计等方面凸显出了明显的优势。

    如,莘庄镇小学充分利用区统一提供的Moodle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的师生、生生的多元有效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目前,该校主持的区小学英语学科基地的学员都会在Moodle平台上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数据分析和互动教学;学生在Moodle平台上能便捷地完成前测和后测,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互动,产生了积极的成果。

    学生们说,依靠“电子书包”平台,可以使我们领略到数字化学习的丰富生动的情景,我们学习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课堂学习变得更灵动了,数字化平台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了。

    目前,项目组在努力做强区统一的“电子书包”项目数字化专用平台的基础上,还支持实验学校与相关公司协作,结合学校实际建设个性化的平台,以作为区统一平台的必要补充,从而使区数字化平台更加开放与完善,提升了数字化专用平台的效能。

    亮点之二:

    丰富了数字化学习资源

    闵行区通过“电子书包”项目,建设了基于Moodle(魔灯)平台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十门学科26个系列化的课程。建设了三、六、十等年级与教材相匹配的富媒体导学本,它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形象化、生动化及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并在数字化的教学应用中,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了教学内容,方便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实现了师生间的多元互动。同时,还建设了测评资源,包括诊断学生学习问题的典型试题、补救学习问题的典型习题、用以辅导知识学习的教学微视频等。

    例如,罗阳小学的语文数字化导学本,根据重点难点内容在原文上链接插图及视、音频资源,使单一、无声的文字在图片、动画、声音的衬托下鲜活、灵动起来。此外,学校还结合课文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练习。课前练习分为“我来想一想、我来说一说、我来记一记、我来问一问”几个板块。课中练习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提供高质量的分层练习资源。课后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与探究练习,与课前练习、课中练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该校,我们观摩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两个板块,内容有击剑、彩泥、竹笛、机器人、国际象棋、四模等“六艺学堂”ie-book校本电子教材和“四季悦读”网站式电子教材。看到学生们陶醉其中快乐学习的场景,我们着实为闵行区的数字化教学感到欣喜。

    在蔷薇小学,我们还看到了英语学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自主设计,再构了个性化的英语阅读数字化教材文本。它以ie-book电子杂志软件为载体,从1A到5B,形成有梯度、有层次的阅读材料共10册,每册E-BOOK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儿歌、故事、绕口令,还有谜语、科普文章等内容,形式上有文字、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等;形成了多维立体化的教材,它既是教师的课件,也是学生的学件,内容丰富,新颖别致。

    老师们深有体会地说,区统一建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学校自主建设的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实验师生实现了共建共享导学案、导学本、魔灯课程、测试题库等资源;使教学资源与形式更为丰富,推进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进探索了新的路径,成为了改变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有力支撑。 

    亮点之三:

    探索了数字化教学方式

    闵行区在电子书包项目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引领,发展智慧”的数字化教学策略,探索了以“前移后续、合作互动、自适应评价”为基本特征的“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的数字化智慧课堂教学范式,引领全区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并逐步凸显出以下优势:

    ——学习更个性。数字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多元、个性。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课中,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解决弄不懂的问题;课后,根据不同学力与兴趣,进行差异化学习。如闵行中学“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多媒体自主学习微课程系统”、“作业微课程辅导系统”、“学生知识管理系统”等,尝试数字化环境下从学生问题出发,探索了课前利用多媒体教材引导学生自学、课中使用智慧课堂多向交互、课后利用“录课宝”作业系统进行分层指导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环境、手段、途径、策略,甚至课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闵行二中探索了“三步五环,精教善学”教学方式。“三步”即自主、合作、探究;“五环”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的“学、问、思、辨、行”五个递进式环节。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行合一。

    闵教附校在2009年以来智慧教学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后拓展”的数字化教学方式,并形成了“课前预习→目标展示→小组互动→头脑风暴→及时反馈→适度拓展→课程融通”的基本教学环节,有效地实现了分层教学,整体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各个层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罗阳小学探索了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的“课前导学、课中互学、课后助学”的数字化教学方式。课前导学——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在课前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会自主学习、养成提问思考的习惯;老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做到以学定教。课中互学——聚焦问题,合作探究。在课中聚焦课前自学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再利用数字化导学本、屏幕广播及信息技术进行现场展示、诊断、反馈,把发现、探究、合作等学习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后助学——分层检测,个性发展。课后学生依据学习能力和需求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

    ——互动更便捷。课中多元互动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闵行区数字化教学平台为课堂便捷的多元互动提供了优越条件。通过数字化专用平台,教师可及时将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推送给全体学生或指定学生,可以调用典型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成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还可以将学生手持的终端与大屏幕联动,展现出学生学习与思维的过程,便捷地进行交互,使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如北桥小学、江川小学、华漕学校,利用集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有机组成的多媒体、超文本导学资源,指导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遇到问题时,即可重复观看数字化导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平台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还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平台,选择感兴趣的课外拓展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想与收获,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评价更有效。“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将教学设计前移,发现学生学习起点与问题,针对学情进行教学;还通过跟踪分析、统计反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通过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平南小学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寻找数据背后的关联,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完善学校精致化管理,满足了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个性技能、成长体验的需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