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创基业 不懈奋进谱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承办2013年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开幕式

    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

    学校承办山东省第二届网络歌手大赛决赛

    学校运动会体操表演

    1993年,新一轮改革大潮在神州激荡,高等教育迎来勃勃生机。山东协和学院犹如一株幼苗,沐浴着时代春风,在齐鲁大地上生根、发芽,倔强成长。

    自强不息成就办学梦想

    1993年,一对大学生夫妇——盛振文、王桂云怀着为社会培养医护人才的热望,依托山东中医药学院,开办起中医中专培训部,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学校创建初期无固定校舍,先后在济南西郊、甸柳庄、济南市第二染织厂、华信路、黄台等处办学。为适应办学需要,协和人以创业者姿态,克勤克俭,集腋成裘,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随着国家扶持民办教育政策的陆续出台,学校抢抓机遇,用好政策。1998年,发展为济南市协和医学专修学校;2000年,改建为山东协和医学专修学院;2002年,升格为学历文凭试点教育,着手筹建郭店新校区;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从学历文凭试点教育发展到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2005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医学类专业专科教育评估,成为山东省首所通过两部委评估的高等院校;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仅有的被评为“优秀”的驻济民办高校。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二十年栉风沐雨,双十载春华秋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社会知名度日益提升。将最初的培训中心打造成占地13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在学生达3万人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被国家民政部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部门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务本崇实践行办学思想

    协和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遵循规律为实,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借鉴高水平办学经验,办学思想更加清晰。

    办学理念——秉承“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凝练“明道致远、德和崇文”校训,建设“勤学、善思、笃行、创新”学风,形成“和合”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

    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技能型高职教育为辅,积极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建设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工、医、管、文、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高等院校。

    办学思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关键,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加大投入为支撑,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质量高、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居全省民办高校领先地位,成为跨入全国民办高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戮力同心提升办学质量

    协和人视质量为生命,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

    坚持人才强校,吸引八方才俊。落实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品德留人“五留人”理念,实施名师化、双师化、硕博化“三化”工程,建好师资、管理、后勤服务“三支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7名,其中高级技术职务的占37.4%,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47.1%。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者3人,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3人,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3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

    坚持专家治学,构筑“宝塔型”专家体系。通过“一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委(顾问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督导委员会)”这个平台,把驻济高校的管理、教学专家,富有组织管理经验的部队退休领导聚集到协和。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中,有6人曾担任知名高校的校级领导。院长盛振文教授是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党委书记王桂云是全国和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每个二级学院背靠一所公办大学、联合多家企业,形成管理专家搞管理、教学专家抓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一线,聘请高校的专家教授任教,“名师执教”、“以老带新”,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坚持质量立校,提高教学科研实力。建成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承担省级教改立项项目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是全省仅有的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民办院校。承担省、厅级项目60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43项,被评为“山东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现有15个统招本科专业、16个高等教育自考本科专业,39个统招专科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3个。构建了工、医、管、文、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

    坚持开放办学,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办学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加强海外交流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学术与教育交流,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合作局面。

    塑魂铸魄建设“和合”文化

    协和人把传统精神与现代思想融为一体,坚持用“和合”文化浸润品性、规范行为。

    聘请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周恩来总理生前秘书纪东将军担任学校德育顾问、学术顾问。大力实施以组织、队伍、课程、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育人工程,适时编发《协和话题面对面》,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开展“三自在宿舍”、评选“十佳教师”“十佳辅导员”活动,引导师生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新风正气。

    走进协和,可以处处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校园绿树蔽日,芳草茵茵;名人雕像,巍然矗立;文化长廊,励志育人;校园广播,传递舆论;文体设施,遍及校区。学生自发成立文学社、艺术团、等社团组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开设“灯塔—大学生思政教育”“党建工作”主题网站,让正能量充满校园网络阵地。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学校被济南市两次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党的建设有力引领着“和合”文化建设。在驻我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督导专员孙一军将军指导下,学校建立起董事会和校长重视支持、党建工作联络员监督指导、党委统一领导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中心创造性地开展“三项建设”“帮代进”等活动。党建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校党委被表彰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开拓创新打造育人特色

    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与海信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澳柯玛、三角轮胎公司等118家单位合作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直通车”。

    建有8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58个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为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有单件价值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73台。医护实验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山东省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平台。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技能或科技大赛中,获得国家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省级奖41项,其中一等奖9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8%以上。

    感恩奉献真诚服务社会

    学校全面履行高校职能,坚持在建设发展中服务社会。从2005年起,成为全国首家开展“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的高校,连续9年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万余人,提高了受训地区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使广大农村患者从中受益。山东省领导和国家卫生部门领导对这项工作作出批示,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指导。自2006年起,连续8年开展“助考生一笔之力”活动,为全省高考学子免费提供放心文具240余万套,成为我省公益活动的一个品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