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立体·高效”的品牌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民办基础教育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啸秋中学在发展中,打造出了“绿色·立体·高效”的特色教育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啸秋中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著名台胞捐资兴建的普通高中。原属温州市瓯海区统战部门,由区台湾事务办公室举办。2005年学校完成改制由区教育部门直管,与瓯海中学实行合作办学。2012年学校开始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成为瓯海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举办、区教育部门主管的现代化的学校。目前,学校发展为占地32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生1006人,教职工91人的规模。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特色学校、浙江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等数十项荣誉称号,是温州市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绿色文化:啸秋中学的大美旋律

    啸秋中学坐落于被称为“浙南威尼斯”的温州市三垟湿地。近年来,啸秋中学从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出发,不断强化绿色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立面文化营造艺术美、课程文化营造特色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总体目标,形成了“文明立身、文化塑人”的校训,“求实、求真、求新、求进”的校风,“敬业、专业、事业”的师风,“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的学风,实现了绿色文化让环境更美的办学目标。 

    走进啸秋中学,如诗如画的美景、充满活力的教育,令人赞不绝口。该校“绿色文化”围绕三个功能区进行建设。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教学区花团锦簇、芳香宜人、催人奋进;运动区柳荫依依、草坪茵茵;生活区桂园飘香、柑园滴翠、兰园吐艳、榕园如盖、樱园绽放、梅园争艳。融入其中,碑刻、石径、小亭、木椅,举目皆景,美不胜数。 

    啸月听风弥秋韵,朝荷映日育英才。啸秋中学整个校园建设呈现“两桥连三岛”的特点。绿化、美化、文化的环境,使这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多年来,学校十分珍惜绿色文化的作用,开展了绿色文化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绿色生命教育等多种活动,既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又把绿色文化推向了极致。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花园式单位”;学校“绿眼睛小分队”获得了温州市“和平日”主题活动一等奖;学生社团建立的“全国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测站”,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彰。有道是“绿色文化育新人,啸秋中学满眼春”。

    立体文化:啸秋中学的传承之美

    立体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啸秋中学以台胞捐资助学“饮水思源、回报故乡”;以传统美德“修身立言、立志成才”;以“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治校方略”为基点,建设了立体化的校园文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走进学校,“求实、求真、求新、求进”金色大字,镶嵌在教学楼的正中,给人以启迪和力量;大型不锈钢制成的“飞天”雕塑,激励着广大师生拼搏进取的精神。立体文化在这所学校到处都得到了彰显:浮雕、雕塑、橱窗、展板、板报、标牌、壁挂,应有尽有;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特色以及师生的优秀作品等等,构成了触目可及的立体育人文化阵地。

    来到育英桥,一个百米的文化长廊展现在我们面前,长廊布置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弟子规》。整个文化墙分为15个部分,突出了“知礼明义,修道养德”的思想内涵。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学校的现代化教育平添了一抹新绿。特别是由学校创制的大型浮雕《海峡交流图》,选取温州的雁山、孤屿、古城、白鹿作为象征,选取台湾轮廓图、日月潭、海鸥作为意象;凸显“大陆台湾,浅浅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深,啸中助学,十年大成,育英辉煌,可资佐证”的文化内涵。还有矗立在操场边的五鹿群雕,又构成了一幅“舐犊情深”的灵动画面,寓意着广大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和殷殷哺育学子的博大情怀!

    课程文化:啸秋中学的特色之美

    张文乐校长认为,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心脏”,是提供给广大师生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工作的精神产物,更是一所学校创新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发展三策略”助推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即“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业为本”的发展策略;“先管行,再管心,以行律心,以心促行”的教育策略;“先管后教,边教边管,教后再管”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探索出了“教育教学三三律”。“教育三律”即培养阳光健康的心态;增强善于交流的能力;树立勤奋立身的意识。“教学三律”即有教无类,教学要充满公平与关爱;因材施教,教学要尊重个性与发展;循循善诱,教学要追求方法和艺术。“求学三律”即学以致用,明确学习目的: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学思结合,掌握学习方法: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爱学乐学,端正学习态度:知之、好之、乐之。

    “适合的教育”已经成为啸秋中学教育教学的追求。用学生们的话讲,“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会学习、勤实践、有特长”构成了学校课程文化的培养目标;“适合的课程、适合的教学、适合的评价”形成学校课程文化的三大体系。“适合的课程”,开足国家必修课程,保质保量完成选修课程,努力建设特色课程;“适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主体性”的教学;“适合的评价”凸显出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学校还以“建组织、编方案、明要求、抓培训、定策略、编纲要、定设计、导选课、供保障”27字研发方针,开设了8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形成了“艺术特色、绿色特色、交流特色”三大品牌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与欢迎;也得到了浙江省、温州市各级领导和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啸秋中学缘何取得显著的教育教学成就?究其原因:是这所学校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高度,坚持“教育第一、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方向,鼎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成为了“中国民办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省绿色学校、温州市重点中学”。学校的经验表明: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突出地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的核心内涵。尤其是学校坚持“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业为本”的总体策略,走出了一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品牌、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全国同类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

  啸秋中学缘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好的区域教育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区域品牌”。学校的创新发展首先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倾情投入;离不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教育的支撑与关注;也离不开学校开拓、创新、务实、勤政型领导集体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他们为浙江省和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方 堃 焦 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