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育萍的一双小手说起 □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一组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道。一个名叫育萍的11岁小姑娘,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她每天放学回来,要帮爷爷奶奶照顾5个弟弟妹妹,还要洗衣服、割稻子,干其他很多大人才干的活。育萍看上去比她这个年龄的孩子矮很多,似乎发育不良,脸上的表情郁郁寡欢。更令人揪心的是,她粗糙的小手上面有好几处伤口,其中一处伤口很深,似乎已经有些感染。

  看到屏幕上小育萍那忧郁的眼神,令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那小小的身躯何以承受这样沉重的劳动和负担?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她幼小的心灵担负着怎样的无法承受之重?这样的年龄本该是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然而她稚嫩的脸上却写满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沧桑和忧郁。

  类似小育萍这样的留守儿童在全国并不是个别现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达数千万之多。有人会说,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正因此,这一问题才更需要政府的关注、协调和改变。不管我们有多少理由和借口,让儿童在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承受不该承受的重负,身心受到严重影响,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给予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采取了建立寄宿制学校等诸多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背后的根源在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且不说教育经费占GDP4%的既定目标迟迟没有达到,单是看看每年花费数千亿的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旅游,对此就足以明了。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张北县考察时提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午餐补助。这样的表态让人欣慰,我们期待能尽快落到实处。

  再往下追问,为何政府往往对教育不够重视?因为教育在官员的政绩评价中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因此,官员没有关注教育的动力和需要。

  只有从根本上重建政府的价值排序系统,改变官员评价体系“这只看不见的手”,留守儿童问题和其他教育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我们期待,政府切实重视起教育问题,尽快将教育纳入对官员的政绩评价体系并置于重要地位。如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