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而健谈的向彬 李镇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开学第一天,我去听向彬老师的物理课。这是初三的第一节物理课,向老师给学生讲“分子运动理论”。虽说是“理论”,但在向老师嘴里,却是那么生动形象而且妙趣横生。比如,他给学生讲“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就说白水中加糖,糖分子进入水分子。

  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向老师的课有多么生动。他的课堂感染力更来自于说话的表情和手势。我每次听课都被他灵动的眼神、百变的表情,以及“眉飞色舞”和“张牙舞爪”所感染。

  其实,生活中的向彬是比较内向的,话不多,甚至有时还显得木讷。“但只要我一走上讲台,话就多起来了。只要一说到我的专业和教育,我就滔滔不绝。”他曾这样对我说。

  木讷而健谈,正是向彬的特点。

  课后,我充分肯定了他这堂课的两个可取之处:第一,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第二,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但是,我接着问他——准确地说是质问:“为什么要一讲到底,而不让学生讲呢?”

  他回答:“一是因为上课前进行了10来分钟的准备,时间很紧了;二是因为多媒体暂时不能用,本来想给学生放的一些影像也没法放,学生讨论时就没有了依据,所以干脆就自己讲了。”

  我说:“这都不是理由!课堂上出现了新情况,教师就应该随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想,无论如何,都应该尽量让学生讲。比如,你举的那些例子全部都可以让学生说,而且会比你说得更多更生动。”

  他承认在放手让学生学的方面做得不好,表示一定改进。

  我们继续聊,话题转到了班主任。向彬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细致,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问他:“你最近有没有特别得意的教育成功的案例?”

  他不假思索地说:“有啊,我让两个本来纪律特别差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结果他俩干得非常好,班上纪律也好转了。”他说着说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我又问:“做班主任,你有没有感动的时候?”

  “感动的时候太多了!”他又开始眉飞色舞起来,“前年学校举办艺术节,两个男生排练小品需要一撮头发做道具。当时,一个头发稀少的男生毫不犹豫地把头发剪了下来,他还不是表演小品的。这让我非常感动!”

  其实,我知道,这些让向老师感动的孩子,都是平时教育的结果。他班上的孩子们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都把集体荣誉看成是自己的光荣。所以,大家都愿意为集体作出牺牲或奉献。

  “我再给您讲一个黑板刷的故事。”一说起班上的事,向彬果然健谈起来,“我刚接班的时候,发现黑板刷边缘松了,每次一擦,中间的毛总要散落。我就对一个男生说,你能不能想办法修修这个刷子?他马上抹下手腕上的一个橡皮带,将刷子拦腰捆扎起来,但用起来很不方便。后来他动脑筋,用橡皮带环绕着黑板刷的边缘缠了一圈,问题就解决了。我在班上表扬这个男生,教育大家要勤俭节约。结果这个旧黑板刷一直用到毕业。这个黑板刷成了我班一种精神的象征。”

  向老师已经工作22年,我问他:“你有没有倦怠,甚至想过改行的时候?”

  他说:“从来没有想过改行,但的确有倦怠的时候,每当这时候,我就多想想毕了业的学生来看我的时候。哎呀,特别是过去的调皮学生,气过我的学生给我打电话:‘向老师,我想来看你哦!’嘿,那一刻,真幸福!”

  不知不觉,我和向老师聊了一节课,我再次鼓励向老师:“一定要改进课堂教学,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这样,你才能延续幸福!”

  他说:“放心吧,李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