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行企校齐发力 校企合作入佳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2012》日前新鲜出炉。报告将视角聚焦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变化,从政府统筹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模式推陈出新、服务区域经济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文化创新与创新五个方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发展动向和趋势进行分析。

    ■《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年度报告2012》编写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发展目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调研中发现,在此目标引领下,产教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正在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各个层面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涌现出许多具有特色的典型经验。

    政府统筹主导,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地市级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决定了地市在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统筹规划,谋划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同。许多地方政府有意识地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规划中,统筹安排,积极谋划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政府加强政策制度设计,营造校企合作健康发展良性环境。政策法规是政府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一些地方先行先试,陆续出台了校企合作地方法规。通过法规制度来鼓励、约束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责任和权利,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性的发展环境。

    政府统筹领导,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政府加强职业教育管理统筹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切依靠政策法规、行政命令和计划才能运转,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在于协调,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管理模式。 

    政府加强管理创新,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主体,各地政府积极拓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渠道,丰富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增强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话语权,以行业标准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政府加强激励引导,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许多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整合相关制度安排,采取税收减免、专项基金扶持等政策措施,补偿和减少企业参与成本,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案例】宁波市在全国最早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并制定了实施细则。此后,辽宁沈阳、河南开封、河南三门峡、浙江上虞、河北唐山等市也纷纷出台了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在省级层面,2012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还有一些地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校企合作政策措施,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重庆市下发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企业积极性显著提高,校企合作局面逐步改观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与调整,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来,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内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但是受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历史传统等影响,不同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途径和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大型企业积极举办职业院校,将职业教育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大型企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大规模的企业内部培训,为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并能产生显著的规模效益,从而有效地降低培训成本。因此,为满足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企业内部独立设置或依托一些职业院校举办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纳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成为许多大型企业的选择。长春汽车集团、海尔集团等许多大型企业都在内部举办了职业院校。而中国南车集团、淮北矿业等大型企业则依托现有的职业院校举办职业教育,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

    中小企业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形式,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独立举办或者依托职业院校举办职业教育超出了企业能力范围。因此更为现实的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现有的技术、设备和资金,通过企业实习车间、厂中校、校中厂等途径,将企业用人标准引入职业院校,积极介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师资培养、教学过程,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更多企业通过订单培养等形式,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寻求企业与院校的利益共同点,成为许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普遍做法。

    【案例】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中国南车提出了创办中国南车大学的战略举措。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原由中国南车创办,与企业有着血脉相连不可割舍的关系。2012年6月28日,中国南车大学正式成立并落户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作为中国南车大学的承办者和企业“三高人才”培训基地,从战略规划、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等方面深深嵌入到中国南车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之中。

    职业院校转变办学理念,合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各方基于自身优势,锐意创新,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从产权关系看,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专业实体化、校企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许多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出租厂房,提供土地等形式盘活学校现有资源,采取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将生产性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资源不足的困境,实现了企业利益和学校利益的双赢。还有的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实体性的办学机构,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积极探索产教共融机制与模式。而集团化办学模式则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

    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形成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校企合作已经逐渐从满足企业简单的人力资本短缺的需要,向以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企业技术升级,获得市场竞争力需要逐步演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不再简单地以获取劳动力为目的,而是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标准引导职业院校办学,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相对接,企业生产车间与课堂相对接,不断提升技能人才质量。

    订单培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普遍模式。而现代学徒制则是落实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一种探索,是传统学徒制增加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增加了学校教育的成分,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了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不再简单地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叫做“学徒工”,而要视作企业培养自己的“员工”,这样其责任感才能真正被激发。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

    【案例】浙江北仑高级职业中学积极实践现代学徒制,制定了学校各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校企合作双方以及学生通过协议明确三方权利和义务,明确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重点做好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教师和师傅的双重指导工作。

    校企合作内涵延伸,服务区域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相生相伴发展。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结构与分布格局相适应,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校企合作则是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生相伴的重要手段。

    以科技服务为引领,提升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产业升级与调整离不开技术进步与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以增进技术技能积累为重点,在不断促进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提升产业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产业优化与调整,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