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宝: 变“跳板”为“归宿” □ 本报记者 解成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0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书生意气的宋德宝,想到处闯闯,于是慕名去了开封的一所百年老校,后来又去了广州一所不错的中学。却因为爱人不适应广州的生活,只好双双返回她的老家——陕西。

  刚刚来到宜中的时候,一直工作学习在大城市,平原长大的宋德宝,看着周围的荒山,破落的小城,感到很是压抑。“当时感觉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整个县城的服务建设都很差,连洗澡都不方便,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在这里待下去的。”说起当时的想法,宋德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安慰自己,宜中只是我跨入其他城市的跳板,在这里不会超过两年,以后找个机会肯定往关中一带走。”

  然而,随着对宜中的深入了解,短短一个学期后,当初一门心思要走的宋德宝,改变了主意。“虽然这里的待遇不错,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但是让我坚定地留在这里的原因,还是宜中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宋德宝说,“我在宜中已经3年了,这里的学生带给我太多感动和震撼。”

  在这个贫困的小县城,宜中的孩子们接触的世界很小,这也曾给宋德宝的教学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讲《城市的空间结构》这一课时,在广州,宋德宝只需要放个课件学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在这里,学生们却很难理解,因为这里的学生连对住宅区的印象都是模糊的。虽然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宜中的孩子见识少,思想闭塞,但是却毫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很多孩子离学校很远,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每天我必须留到最后,催促他们回家,否则,学生都不知道要学到几点,常常要到保安赶人,才走。”宋德宝感慨地说,“虽然这里的孩子基础比较差,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却很强,这让我非常感动。”

  宋德宝刚接触“三环节课堂”的时候,颇不适应,但是走南闯北,经历过几个学校的他,思想活跃,课改的意识也特别强。用他自己的话说:“与其被动地适应,不如主动地接受。”因此,他不仅很快调整了教学模式,还把南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合了进来。宋德宝骄傲地告诉记者:“在我的课堂上,几乎100%的孩子都能投入到课堂上去,这即使是在一些尖子生集中的重点中学,也是很难见到的。”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不仅提高了学识,学习能力也飞速地进步着。2010年11月份,由于宋德宝严重感冒,一个星期发不出声音,与人交流只能借助文字,眼看着课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学科班长(课代表)主动请缨,组织大家学习。宋德宝不放心,上课时坐在教室后头,结果令他很震惊,没有他主持的课堂井然有序,合作探究热火朝天,展示交流精彩不断。

  上个学期,因为(3)班原班主任离职,学校领导让宋德宝同时兼(3)班和(5)班的班主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一时之间,宋德宝忐忑不安:“爱人很支持我,给我买了一堆的营养品,奶粉、燕麦片,以后你会很忙,家里就不用管了。”宋德宝对年级的分管领导李志强副校长说:“即使榨干汁、耗干油我也要把两个班带好。”然而,真正接手之后,宋德宝发现,并没有起初想象的那么困难。新课改模式下的学生早已经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内化为了一种习惯。虽然刚开始时(5)班的学生因为宋德宝的“背叛”而“吃醋”,(3)班的学生因为怀念以前的班主任而“叛逆”,但不久两个班因拥有同一个班主任,就变成了一个“隔着篱笆的家”。他们互帮互助,互拼共赢,在这种和谐的竞争中发展,多次年级考核均是优秀。

  “以前我做班主任,我和学生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宜中做班主任,我和学生是感动和被感动的关系,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的道理。”说起和学生的故事,宋德宝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这里的孩子单纯、朴实,他们和我就像朋友一样。”

  刚开学的时候,宋德宝看到灯罩特别脏,于是,就搬个凳子去擦,在其他地方的时候,学生就像没看到一样,连个扶凳子的都没有,但是在宜中,宋德宝刚一上去,就围上来一群学生,给他扶着凳子,还有学生往下拉他,说:“老师我来擦吧。”

  2011年3月,安定下来的宋德宝和爱人在宜川举办了婚礼。为了给他一个惊喜,学生们瞒着他,偷偷地拿走了他随手放在办公桌上的新房钥匙,等到宋德宝回到家,惊讶地发现孩子们把新房布置得非常漂亮。婚礼当天,按照宜川的风俗,晚上闹洞房时要棒打新郎。为了保护自己的班主任,几十个学生早早地守候在新房外,挡住了闹洞房的人马。更令宋德宝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些学生竟然参加了他的婚礼,宴席上他们不仅和老师一起就餐敬酒,还执意地随了“份子”,事后宋德宝知道了,感到很不妥,学生安慰他:“我们不是朋友吗?”

  件件小事,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他,遇到这样一群懂得感恩、尊师又爱师的学生,宋德宝怎么还会抱怨这个县城的落后?怎么还会想着离开这些可爱的学子?

  “孩子们求学的欲望、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让我再也无法离开。”如今,宋德宝已经在宜川买了房子,安家落户了,他说,“这样的学校才是我大有作为的阵地,这样的学校才是我们追求的归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