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师生关系,教师需提高教学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去年教师节,南京长江路小学举行了主题为“长大后我想成为你”的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高年级学生开展的活动是学生职业体验——“我做一天小老师”。CFP供图

    编者按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国际学生成就评价(PISA)等大型国际评价项目中,为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师生关系也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深入调研我国不同地区中小学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及时把握影响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孟照海

    ???调查概述

    师生关系是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评价师生关系时,考察最多的维度是满意性、亲密性、依赖性、支持性和冲突性。满意性是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总体认识;亲密性是指师生之间存在的温暖感和交流的程度;依赖性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黏着程度;支持性是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的激励和自由;冲突性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本研究按照这5个维度进行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并考察学生背景变量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程度,最后提出改进师生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以东西部地区县级区域的中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平台,分别在杭州下城区、成都青羊区、大连金州新区,选取小学中高段、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038份有效问卷。其中,东部地区(杭州和大连)学生499名,西部地区(成都)学生539名,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8.1%和51.9%。从性别上看,男生493名,女生545名,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7.5%和52.5%。从学校位置上看,城区学生、郊区学生和乡村学生分别占样本总量的70.3%、20.2%和9.4%。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后,本研究利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高低最影响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总体状况

    1.师生关系的支持性和满意性表现最好,但依赖性和冲突性的表现较差。

    在师生关系的五个维度中,教师对学生的支持性表现最好,均值为4.24;其次是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性,均值为4.01。在这些维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表现较差,均值为3.11,这表明学生的独立性比较欠缺。同时,师生之间的冲突性也表现较差,均值为3.77。

    2.师生关系的支持性与亲密性和冲突性具有显著正相关。

    在这些维度中,师生关系的支持性和亲密性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82,且显著相关(p=0.000),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是增进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师生关系的支持性和冲突性的相关系数为0.547,且显著相关(p=0.000),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过度呵护和支持可能是造成师生关系冲突的重要因素。

    (二)师生关系的满意性

    1.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性较高。

    91.9%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我与大部分老师的关系融洽”;83.2%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老师对我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然而,仅有35.9%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我将来愿意成为一名教师”,这表明尽管学生尊重教师,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大。

    2.东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性高于西部地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东西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性评价的均值分别为4.11和3.92,东部高于西部。运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检验时可发现,东西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性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3.女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性略高于男生,但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和女生对师生关系满意性评价的均值分别为4.00和4.03,女生高于男生。运用SPSS检验时发现,男女生对师生关系满意性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p=0.401)。

    4.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性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

    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性的评价总体上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从年级上说,五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均值为4.40;到高中二年级时,学生评价的均值降低到3.63。从年龄上说,11岁学生的评价最高,均值为4.39;到17岁时,学生评价的均值降低到3.66。运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满意性与年级和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4和-0.270,且都有显著性相关(p=0.000)。

    5.城区学生对于师生关系满意性的评价高于郊区和乡村的学生。

    城区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性的评价最高,均值为4.06;郊区和乡村学生评价的均值分别为3.89和3.90。城区学生的评价高于郊区和乡村的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亲密性

    1.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总体较高。

    74.1%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求助于老师。”57.6%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可以和老师分享我的快乐,倾诉我的痛苦。”56.7%的学生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老师总是给我们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东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高于西部,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东西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评价的均值分别为4.12和3.84,东部高于西部。运用SPSS检验时发现,东西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3.男生对于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高于女生,但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和女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评价的均值分别为3.99和3.96,男生高于女生。运用SPSS检验时发现,男女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p=0.453)。

    4.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大体上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

    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大体上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从年级上看,五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均值为4.59;到高二时,学生评价的均值降低到3.46。从年龄上看,11岁学生的评价最高,均值为4.55;到17岁时,学生评价的均值降低到3.49。运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亲密性与年级和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和-0.287,且都有显著性相关(p=0.000)。

    5.城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高于郊区和乡村的学生。

    城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最高,均值为4.07;郊区和乡村学生评价的均值分别为3.71和3.79。城区学生的评价高于郊区和乡村的学生。

    (四)师生关系的依赖性

    1.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

    31.3%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 “大部分学生总是等老师提出要求后才去学习。”43.2%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话。”42.7%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同学们经常会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提出建议或要求。”

    2.东部地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低于西部地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东部和西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依赖性评价的均值分别为3.14和3.08,东部高于西部,这表明东部地区学生的独立性更高。运用SPSS检验时发现,东西部地区学生对师生关系依赖性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4)。

    3.女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略低于男生,但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和女生对师生关系依赖性评价的均值分别为3.10和3.11,男生低于女生,这表明女生的独立性略强。运用SPSS检验时发现,男女生对师生关系依赖性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p=0.933)。

    4.学生对师生关系依赖性评价的均值大体上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

    学生对师生关系依赖性评价的均值大体上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从年级上看,五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均值为3.35,到高二时,学生评价的均值降低到3.02。从年龄上看,11岁学生的评价最高,均值为3.41,到18岁时,学生评价的均值降低到2.92。这表明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学生的独立性逐渐降低。运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依赖性与年级和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4和-0.085,且都有显著性相关(p=0.000)。

    5.城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低于郊区和乡村的学生。

    城区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依赖性的评价最高,均值为3.1307;郊区和乡村学生的均值分别为3.10和3.00。城区学生高于郊区和乡村的学生,这表明城区学生的独立性更强。

    (五)师生关系的支持性

    1.教师对学生的支持性较高。

    92.3%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老师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其中”。90.9%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老师会给学生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68.6%的学生不完全同意、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老师基本上是按照一种固定的方式在上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