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奔向田间的生物专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新风在乡村。

    ■通讯员 王新鑫

    王新风老师人如其名,他给周围人的最大感受是如沐一股春风,和煦中透着新鲜。他总是把最新的知识带给学生,也总是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给农民,他和学生们一起奔走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只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花白头发,宽边眼镜,一身便装,说话时带着儒雅的笑——很普通的一位大学老师。但是,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微生物学专家,“生科院实践性教学领军人物”、“江苏省精品课程主持人”。

    从教26年的“新锐老师”

    虽已从教26年,课程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次上课前王老师依然要求自己至少花半天时间备课。为赋予老知识以新内涵,他总是将当前课程前沿领域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补充进去,并很乐意将自己科研、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新进展和新成果与同学们分享。严谨务实的教学风格让他赢得学生的赞誉,正如他的学生张丹丹所说:“王老师上课讲的,你在书上找得到相同的内容,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注解。” 

    “记忆最深的是微生物自主创新实验课,王老师每节课都会询问我们实验进展情况,并热心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生科院的李倩回忆说。

    “我出了一份200分的试卷,要是你们不好好准备第一个100分,那就准备来年的另一个100分(补考)吧。”王老师为自己赢得了“名补”名声,可是,学生们却因此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他经常跟同学们讲:“做实验、搞科研,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和做人一样。”

    “我感觉他像父亲!除了学习上、实验中的默默关注,他给予我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原淮师生科院05级学生王雪芬这样评价曾经的班主任。因为一次实验意外,王雪芬住进了医院。尽管情况并不严重,可是王老师还是每天都到医院看望。说起这事,王雪芬充满感激。她还介绍,考研进行到中途的时候,班里有些同学顶不住压力,信心有些动摇,王老师就主动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路是自己选的,目标是自己定的,再怎么困难都不要抱怨,一定要坚持下去。”“他不会说太多,但句句都直击人心,让你无法回避。”王雪芬回忆道。后来,王老师带的05(1)班48个人中,有17个考上了研究生,考取率竟达到了35.4%。

    “做实验出身的”科研人

    “我是做实验出身的”,王老师这样介绍自己,他热爱科研,潜心科研,他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紧密相连又相互促进的。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撰写论文,这些具体的教学过程都有利于他从中找到灵感,新的想法、新的研究课题也就应然而生。而科学研究,则有助于他将一些学科前沿成果、理论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实践,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三者紧密结合,才是最理想的一种大学教学模式。”他是这么想的,也在这样做着。

    近几年,王老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先后在《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技》、《食品科学》等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得淮安市政府授予的“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教研并进、注重实践,不仅使王老师收获了沉甸甸的科研硕果,也使他的教学工作更加出色。

    由他指导的淮阴师范学院首批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立项项目“手机辐射对大肠杆菌影响的研究”已顺利结题;“洪泽湖区域特色资源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抗性研究”,再获2009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酵母硒核酸的提取研究”等研究实践活动中,都会有王老师和学生的身影,有些同学还将实践结果写成了论文,在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发表……

    万千农民的科学帮手

    王新风老师曾先后被选派到淮阴区五里镇老郑村、盱眙县观音寺镇丁塘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和挂联老师,他在科研扶农的路上只求能做一点造福百姓的事儿。他因地制宜,提出了“瓜菇轮作”栽培模式,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植,使农民的种植效益增加了10至15倍。他还结合当地龙虾产业发展,提出了同时重点发展黄颡鱼养殖的思路,增加了农民的养殖效益。王新风老师平均每个星期都要到村里现场指导一两次,有时候只要村里有问题一个电话打来,他就立即奔赴田间地头。

    2012年淮安市农产品博览会上,来自淮阴区石浪禽业公司的鸡蛋一摆上展示台便被订购一空,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淮阴师范学院的研究成果,是王新风老师利用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育出来的“放心蛋”。王新风把自己研制的益生菌用于养殖业,石浪养鸡场的鸡比一般的鸡身体更为强壮,抵抗力强,因此下的蛋也分外健康。他们的鸡下的蛋被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这些鸡蛋甫一落地便上餐桌,就是因为里面多了科技的含量。他的支农事迹曾被多家媒体大幅报道。

    如今,很多农民都把王老师当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最厉害的帮手,因为他们知道王老师代表着科学,而用王老师的话说,“高校教师科研的热情要变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让小研究具有大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