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转岗转出新天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张成华 闫倩倩

    “通过参加教师转岗培训,不仅收获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为系科发展注入了活力。”谈及去年暑期教师转岗培训,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教师异口同声地说。截至目前,该系利用寒暑假举办了3期培训班,20余名相关教师完成了城市规划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住宅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4门课程的培训。

    “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前身是地理旅游系,由于学科领域狭窄、办学规模小、教师工作量低,许多教师意见很大。”该系主任左登华介绍说。面对这一情况,该系拓宽思路寻找出路,相继更改了系名、新增设了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招生‘火了’,而新专业师资不足问题又凸现出来。”该系党总支书记许广生说。

    “上了多年的地理课,又让我改教其他专业课程,当时心里想不通。”建筑与城乡规划系青年教师李德一谈起当初转专业时说。转专业,意味着某些知识、技能要从头学起,许多教师不愿接受,甚至有些排斥。

    “我们系中青年教师居多,大量引进教师不切合实际,教师转岗势在必行。”许广生坚定地说。

    教师转岗首先要转观念。该系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转、怎样转等问题,统一思想,消除教师在转岗认识上的误区,使他们主动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方向。

    “在教师专业转岗培训中,我们围绕建筑学专业理论、专业课授课方法、实践课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对新授专业课程充满信心。”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教师马辉如是说。

    为尽快使转岗教师适应教学,该系制定了专业教师转岗培训方案,并根据教师的学历背景、年龄实际等情况,选择和确定转岗培训的教师,将相关教师分为学习提高类、转岗学习培训类和跟读进修类,采用集中授课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完成学习、培训和转岗。

    “通过坚持‘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全方位转型,而且也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奠定了基础。”在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顶岗锻炼一年,现已成功转型的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教师尹振江深有感触地说。

    为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该系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引进建筑学专业教师7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4人,聘请10名外校资深教师讲授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或指导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进行单科进修,赴滨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滨州质监站等单位进行顶岗锻炼,组织教师参与该系与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滨州城建集团、滨州方正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共建培养应用型人才项目、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工作中,建筑与城乡规划系还以转岗教师为对象,实行了“结对帮教”制度。每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指导一位转岗教师,“师徒”之间开展课堂讨论。通过一对一教学帮扶,积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共同成长进步。

    “宋芙蓉教授与我‘结对’后,亲自为我上了多次示范课,在她手把手地直接帮扶下,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上路’很快。”作为这一制度的受益者,建筑与城乡规划系青年教师张茜茜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转岗过程中,教师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转岗转出了新气象,也转出了新天地。目前,我们系发展后劲十足,设置的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新的专业增长点。”左登华欣喜地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从实验室奔向田间的生物专家     下一篇:信息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