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是熏不是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苏令

    “我的几个研究生,毕业后都不愿意离开北京。我问为什么不去其他地方?他们说其他地方的条件很差,不愿意去。可正因为条件差,才需要他们去啊。这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成为讨巧、投机分子,而是让他们成为服务社会的有个性的人。”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教育界42组的小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立萍的发言,引起了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我来呼应一下。我们有那么多的孩子在学钢琴。一个学生告诉我,一个小学生学了钢琴以后特别恨钢琴,在花盆底下刻上‘我恨钢琴’几个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说,现在很多人抱怨中小学艺术素质越来越低,与不重视美育、音乐教育有关,相关的艺术欣赏课程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感受能力,而具备一些基本审美能力的人不会太坏。音乐不只是唱歌,现在选秀节目太多了,许多人以为唱歌就是音乐,这种基本的素养应该培养。

    “我也来呼应两句啊。幼儿园老师在读幼师时,是要学习唱歌跳舞、弹琴绘画方面课程的。但是,会绘画并不等于就有美感。我到幼儿园看到他们所做的环境创设,五彩缤纷但缺乏美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说。

    “创设的环境没有任何美感,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做颜色搭配,对比色用得不好。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把艺术教育当成单纯的技术训练,因为美感是熏陶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刘焱的话,获得了委员们的认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