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师”带动了“大课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万寿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该校校长杜湘江告诉记者,“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为我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大课间和体育课课外活动了”。去年6月,沈阳体育学院和朝阳市教育局、建平县教育局共同签署了《辽宁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协议,启动了教师教育创新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工作。随着大批实习体育教师进入实验区,建平县县内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创新模式服务基础教育

    辽宁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是结合实验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派出大量实习体育教师,以提高实验区体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改革创新基础教育为动力,以体育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为导向,推动建平县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周昊,在秋季开学后来到建平县实验区实习,和她一起的还有45名实习生分别到建平县9所中小学任教。与以往“单兵”实习不同的是,此次实习是在带队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一次集体实践教学活动,教学中一旦遇到不懂或者困难的事情,大家就会帮助伸出援手,这种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的感觉,让周昊和实习生们深刻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作用。“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们要借此良机吸取更多‘养分’。”

    “学生们的收获最大,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体育教育学院院长王新坤教授认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了解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现象日益凸显,“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改变现状,从培养适用于基层学校体育的教师着手。”

    在王新坤教授看来,覆盖9所学校,涉及学校体育工作方方面面的实验区建设,是高等体育院校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中小学紧密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积极尝试,也是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教学基本功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解放”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建平县政府提出了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但如此一来,学校体育工作压力陡增,“一周要上20多节课,体育教师普遍超负荷运转。”建平县实验高中体育教师张晓锋无奈道。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朝阳市和建平县教育局想到了与省内最高体育学府——沈阳体育学院“联姻”,请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沈体学子“顶岗”实习,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之需。建平县教育局局长张晓东对记者说:“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创立,让大批年轻、富有朝气的大学生来到农村中小学,给农村学校带来了青春、时尚、活力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法。在‘小教师’的带领下,各校先后开展了实验区体质测试分析与诊断;简易体育器材研发,实验区实习生专业技能说课培训;实验区师生说课比赛、篮球比赛、论文报告会以及优秀教案评比等活动,实验区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学生的到来让体育教师从繁重超负荷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参加到在职培训和教学研究中,提升了我县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建平县教育局体卫艺股长徐凤民如是说。

    家长们对孩子的变化喜不自胜,建平县第二高中学生家长赵景峰说:“过去孩子不爱参加体育活动,才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成为了‘我要玩、我爱玩、我会玩’。”

    实验区建设让双方实现多赢

    建平县万寿中学乐牧海校长对实习教师的表现赞不绝口,“实习大学生在给我们带来青春活力和欢笑的同时,更带来了学校体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张晓东说:“在建平县教育局和各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实验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不仅丰富了师生的体育活动,也提高了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实验区这一平台,让我们实现了双赢。”

    近日在建平县实验高中召开的“沈阳体育学院与建平县共建的辽宁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中期总结会上,王新坤教授掩饰不住兴奋地说,“通过近半年的实验区建设,围绕提高实验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初步实现了实验区实习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相结合,县域基础教育逐步向教育均衡发展的转变,实习生专业化教育由单元向多元化教育的转变,为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与基层学校体育发展共赢积累了大量经验。”(苇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