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先行先试的探路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揭牌仪式

    网球场

    广州商学院前身是广东省首所独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院创办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学院坚持“应用型、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理念和“求真、立信、笃行”的校训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良好校风学风。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万人,开设2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2002年和2012年经教育部门批准,学院分别和澳大利亚、美国高校合作开展中外双学位教育。十五年来,学院已为广东输送了2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率先提出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广东省教育部门和国家教育部门分别组织专家组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全面考察,认为学院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质量较好、办学定位符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4年5月16日,国家教育部门致函广东省政府部门,同意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转设为广州商学院。广州商学院成为广东省首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一、敢为人先,担当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先行先试的探路者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1998年,经广东省高等教育部门批复,同意由康大公司投资,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一直扮演着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先行先试的探路者角色:

    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是广东首所新机制二级学院;

    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东省最早开办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之一;经教育部门批准,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培养国际会计,是广东率先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

    2004年经教育部门确认为全国首批、广东省首所独立学院;

    2011年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经教育部门批准,和美国贝尔维尤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人才培养;

    2014年经教育部门批准,转设为广州商学院,是广东首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

    二、办学思路清晰,每一步发展目标明确

    广州商学院坚持依法办学、专家治校,坚持稳健、扎实的发展观念。回顾15年办学历程,学院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阶段,1999年到2004年期间。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学资源办学,为学院熟悉办学规律、完善办学设施、探索民办高校积累办学经验,这期间经教育部门确认为独立学院。

    第二阶段,2004年到2011年期间。学院按照教育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软硬件环境建设,完善各项办学条件,为学院独立自主办学打下坚实基础,这期间,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第三阶段,2012年到现在。全院统一思想,进一步夯实办学基本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按照“国际化、开放式”的理念,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完全独立自主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5月16日,国家教育部门批准转设为广州商学院。

    三、继往开来,坚持不懈抓内涵建设

    15年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该院合作双方各司其职,依法办学,华南师大的办学精神在该院得到很好传承,内涵建设效果显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科学研究成效初显、开放合作更加广阔、校园文化独具特色。近年来,学院现已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教师主持、参与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位居广东省同类高校前列。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国际机器人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系列大赛获得全国、省部级奖项数百项,获奖近千人次。

    四、清醒认识机遇和挑战,制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广州商学院转设后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已制定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将以更自信的姿态面向社会办学。学院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广东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排头兵、国家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行者;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引领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成为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