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用上“流动微机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磊

    随着太伏小学教科处主任胡林一声令下,一辆满载着56台笔记本电脑的汽车缓缓驶出太伏小学,目的地是10多公里外的一所村小——青桥小学。

    过去半年,像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会出现四五次。

    太伏小学是位于四川泸县东南部的偏远乡镇学校。学校有学生3600人,除中心校点外,还管辖5个村级教学点。近两年,学校建起了两间微机室,配备了128台学生电脑。

    “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中心校点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但其他5个村级校点却没有建立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也无法开展。”如何让村小孩子也接受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太伏小学校长尹从新陷入了思考。

    刚开始,学校想过让5所村小的孩子轮流到中心校上信息技术课。“但很快就否定了这一设想。”尹从新说,最大的考量是学生的安全。这几个村小的学生并不少,杨山、枣子、青桥等村小距离都很远。“要是在往返路上出了安全事故,谁也承担不起责任。”

    怎么办?尹从新灵机一动:既然学生来不了中心校,那能不能把中心校的教育资源送下去?正好,上级部门又给该校配备了56台笔记本电脑及多套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何不用这些设备建一个流动微机教室,轮流去村小送教呢?”

    说干就干。很快,太伏小学“移动微机送教下村校活动小组”成立。教科处主任胡林担任组长,两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向春兵、文莉任组员,三人负责每月定期到每个村校点开展一天的信息技术课程。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设备的安全。”胡林说,第一次送教,尹从新再三叮嘱他要保护好移动电脑,不能丢失一台。而在去村小的路上,当汽车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时,他也要叮嘱司机开慢些、再慢些。

    到了村小,送教小组受到了师生的热情欢迎。“村小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脑,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向春兵说,下课后,很多孩子们坐在电脑前,久久不愿离去,他和同事内心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龚湾小学五年级学生胡方缘第一次用上电脑,觉得好神奇,“老师教了我们基本的电脑操作,我还学会了拼音打字”。对移动微机送教到村小活动,青桥小学班主任赵蕾表示特别欢迎。

    尹从新说,学校会在保证安全和日常教学管理的前提下,逐渐增加信息技术课程送教到村小的频率,让农村孩子掌握更多计算机知识。

    据悉,泸县教育局已经在全县推广太伏小学“移动微机室”做法,并努力通过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高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