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

    十佳青年学生评选表彰

    庆护士节暨授帽仪式

    学生本位课堂改革研讨会

    夏日的九江,青衫凉笠,活泼清新。走进九江职业大学的校园,绿树成荫,书声琅琅,师生忙而有序,笑意盈盈。把重品行放在首位,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实用、有用、受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合并重组后的九江职业大学用了短短8年时间,突破重围,从校舍简陋、设施陈旧到整洁优美校园环境;从三校区办学到即将搬迁至设施完备的花园式新校区;从不足4000学生到14000人的办学规模;从顺利通过办学水平评估到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文明单位……硬是在环境受限、历史欠账多、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跻身江西省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

    润物无声,创新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九江职业大学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取得了明显成效。

    营造氛围,聚集校园正能量

    中央领导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九江职业大学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要内容、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通过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宏观主导和驾驭作用,形成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师生学习效仿的良好氛围;通过抓文化活动,开展“践行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聚集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明确路径,循序渐进求实效

    九江职业大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融入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渗透于实践教学,坚持文化引领,以文化人,使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引领着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成为了学校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学校探索出了“文化引领,习惯养成、素养提升、德操涵养、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新路径。“文化引领”是理念,“习惯养成、素养提升、德操涵养”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循序渐进具体路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

    树立榜样,潜移默化育英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九江职业大学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积极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2014年3月,一则“路遇老人昏倒 九江职大大学生毫不犹豫施援手”的报道被中国教育网、中国高校教育网、江西新闻网、江西晨报网、江西校长网、九江新闻网等各大网站转载,九江职业大学学生徐林面对昏倒老人,用行动对“扶还是不扶”做出了正面的回答。徐林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九江职业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例证和缩影。

    以人为本,更新办学理念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念,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特点,它植根现实又超越现实,成为大学的办学动力所在。

    “四个一”的人本举措,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

    今年的端午节,住校的学生都领到了浓香的粽子和可口的咸鸭蛋,像中秋的月饼一样,这已经成了九江职业大学的惯例。在校领导的眼里,学生利益无小事,“一个电灯泡不亮,一个水龙头不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这其中都有学生的利益所在,不能小视,马虎不得。”学校提出了“四个一”(关心学生从一餐饭、一瓶水、一节课入手,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人本举措。卢志鹏校长要求全体干部和教职工必须要从维护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学校的形象和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质量。“我们从细微之处入手往往能打动他们,学生们感觉到学校很替自己着想”,校党委书记王原平说,“这些小事都有关学生利益,抓好每件小事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着眼终身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教育与培训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着眼终身发展理念。或者说,培训更多地显现功利的性质,而教育则更多地具备人本的性质,所以,职业教育在指向职业性就业的同时,又指向教育性发展。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都要为即将毕业的学子举行授帽仪式,这不仅是一种仪式,而是在仪式中让学生接受一次职业道德的洗礼,传承护理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塑造职业形象。与此相呼应的是,在这些学生的课程表中,除了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外,还有护理礼仪、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

    积极搭建平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每年的“主持人风采大赛”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尽情展现。九江职业大学依托校院两级社团开展主持人风采大赛、社团文化节、辩论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在活动中学生或培养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或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特长;或培养了爱心,积累了经验,或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丰富课余、拓展素质、彰显特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完善功能,打造崭新校园

    “这里是图书馆、这里是体育馆、这里是文科楼,它是目前省内高校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站在新校区规划图前,九江职业大学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年9月,学校将结束三校区办学的历史,整体搬迁至濂溪路88号美丽的新校园。

    打造崭新校园,既是九江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的客观需求,也是学校跨越发展,完善功能,提升办学能力的必然选择。新校区坐落在庐山北麓,靠江临湖,山水交融,环境优美。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多平方米。新校区本着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的设计原则,以学校的公园、公园的学校为设计理念,把学校当作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构筑一个山、水、建筑相融的绿色生态校园。

    新校园以风水理念作为切入点,功能布局上采取两心、两轴、七区的布局模式,行政、教学、实训、活动、生活等功能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各项教学、实训、生活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学生宿舍为标准四人间公寓,网线、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建筑、园林化的绿化、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浓郁的大学氛围为在这里求学的学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内涵发展,革新教学模式

    抓好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合并重组以来,九江职业大学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在内涵建设中锤炼制度文化,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走上了一条内涵建设的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接口”,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应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适应。

    如何有效整合几所学校的优势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和规模效益,卢志鹏校长提出“三个主动适应”(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学发展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立足江西省,尤其是九江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紧贴市场,淘汰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率低的专业,开设一些新专业,在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语文教育与国际贸易实务四大专业群的基础上,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护理、农产品检测、汽车维修等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在着力建设品牌特色课程体系同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和校区合作,力求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调整及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