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涨学费 气可壮理须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蔡正青

    8月11日中国教育报评论版刊发《学费“涨声”还需赢来质量“掌声”》一文,认为对大学而言,扩大学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例,更少依赖财政意味着要更多投入办学竞争、生源竞争,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大学在效率和质量上办出差异的积极性,改善奖助贷体系,这才是大学学费上涨应该带来的正面效应。观点深入,让人深思。

    高校学费的高低、收取是否合理是关系民生工程的大事。为了维持大学的运转,现阶段不得不向学生收取适量的学费,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高等教育不是产业,也不是全福利。一所大学必须有大楼必须有大师,还要有足量的经费作保障,大学的办学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学生学费、社会捐助及其他,公立大学的财政拨款相对多一些,学生的学费相对低一些。现在普遍的物价上涨,大学办学标准在不断提高,不少大学入不敷出,负债累累。所以高校涨学费是应该得到理解并且应该得到支持的,但是不能随意地转嫁。

    高校学费的上涨不能说涨就涨,需要通过成本核算,哪些支出是政府投入,哪些支出是在学生的学费中分担,一定要厘清。高校的学费多少不能是估算。也不能因为依据贫困学生家庭不足以支付学费,就停止上涨。解决贫困生的方法可以是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社会资助等,一定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贫困大学生上学的绿色通道。高校的学费涨与不涨还要经过物价部门组织听证,经过严格的审核批准,就可实施。只要理直,上调学费就可以气壮。

    说句实在话,大学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大学需要精打细算,将钱用在刀刃上。师资的浪费,一所大学既有科研的任务又有教学的任务,一些教师课时很少,甚至几个学期都没有授课任务,而同时也没有科研任务。大学的行政开支很大,用于三公经费方面的开支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一眼看去,就是大学的水电浪费粮食浪费都很严重。这些也是导致高校欠债的原因。

    供养一个大学生,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农村家庭倍感经济压力不小,其实经济的主要压力不在学费,而在于生活开销太大,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每月需要1000元之上的生活费用,多的会超过1500元。在一线城市的消费就更大了。这些开销主要用在伙食开支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上面,学校一方面要改进后勤服务质量,降低生活成本,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作者系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中心初中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