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并不“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黄萤雪

    去香港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想法,是在我从香港高校做交换生回来之后形成的。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后,我将香港作为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首选之地。

    在申请香港高校之前,要做很多准备。比如,要过英语关,有不错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大部分香港高校能接受内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但都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才有竞争力。学习成绩要好,香港高校一般要求申请者加权平均分达到85以上。当然,分数越高越好。因此,申请者需要认真对待学校的学习。在申请中,实习、工作经验等也很重要,尤其与新闻媒体有关的专业,此类专业一般要求申请生有半年到一年的媒体实习经验,如果学习成绩和英语成绩等并不突出,工作经验将能够助申请者一臂之力。另外,教授推荐和志愿活动等也很重要。

    在准备过程中,有两方面让我感受深刻,一是学业成绩,二是网上申请的相关细节。我曾在这两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总结了很多教训。

    在香港的大学做交换生期间,我了解到,香港高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看得很重。虽说我在本科期间的成绩还不错,但是考虑到自己所就读的本科院校并非211、985名校,所以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提到更高水平。于是,在从香港回来后,即大三下学期,每堂课,我都坐在前排,记好笔记。当然,课堂笔记比较乱,下课后我要到图书馆整理好当天笔记,之后再回寝室休息。每门课,我都有两本笔记,一本是课堂速记,一本是课下精抄,又清晰又加深了记忆。为了不留疑问,整理过程中的问题我都会用彩色笔标注出来,课间向老师求证、求解。这样的学习方法和中小学的学习方法相类似,有些苦,也有些累,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的加权平均分比之前提高了一分,进入年级前三名。这样,学习成绩便成为我的一大竞争点。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申请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就像有位同学所说,“材料不齐被拒是最‘悲剧’的”。一开始,自己慢慢地准备着材料,心里想着年底各个香港高校才开始接受申请,现在不急。眼看着网上申请开始了,我突然发现我的材料还是残缺的(大部分香港高校是早申早得)。补充材料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并且做了很多无用功。

    材料准备好之后,在第一轮邮寄中,我出错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网申系统,是在网上填写部分个人相关信息之后再邮寄所有材料。材料寄出后,我发现大部分申请者都会把奖状、实习证明、志愿者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一并邮寄给对方学校。我只好发邮件给申请学校的教务秘书,但因沟通不畅,我错过了第一轮录取机会。后来,我终于与所申请学校的教学秘书联系成功,获得了可以邮寄补充材料的机会,继续等待下一轮的申请结果。 

    在申请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香港高校系统通用语言是英语,很多专业词汇我们一开始接触时较难理解。但申请者都有一种急于展示自己的渴望,所以在没弄清要求的情况下就贸然填表,有时候会把展示自身能力的内容当成系统所要求的内容填充上去。我曾误将“专业资格”一栏填上了自己的普通话能力,直到我申请其他学校时发现该项下有选项,而选项内容和自己最初所填的普通话没有丝毫关系,我才恍然大悟。在面对这些拿捏不准的表述时,应该与所申请学校的教学秘书联系,或者请教已经申请成功的学长,这样才能降低出错几率。

    时至今日,回望自己的申请之路,之前遇到的问题都已成为自己经验中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申请者来说,第一轮申请中遇到的类似小问题,都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坎儿。一个个坎儿都跨过了,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