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川:我的专业我做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致高考后的同学们”的微博中说:“如果考后选志愿,千万别草率,不要别人代你作决定,大学生中‘选错专业’的后悔超过‘没考好’的后悔。”他这样说似乎有点骇人听闻,却是有依据的。

    ■王建军

    2013年,《中国青年报》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有67%的人在当初报考志愿时并不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选择专业时是“盲目的”。

    2010年,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的一位中国学子,课余时间一直奔走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著名学府,与一些大师聊着各学科专业。他想通过这些采访,总结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他就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颜晓川。

    了解专业,重要的是了解专业的独特的本质。物理学、经济学包括金融学等学科都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学不好数学,就学不好这些学科。关于建筑学专业,很多人分不清与土木工程的差别,以为建筑学就是盖房子的。其实,与其说建筑学与土木工程相似,还不如说建筑学与艺术相似。关于心理学,很多人都以为是文科,其实大学心理学的课程60%是偏理科的,比如要学习心理测量、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大脑与认知科学等知识,偏文科的课程只有30%。

    2010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分析认为,有仅三成人满意自己高考时所选专业,主要原因是家长挑起了为孩子选择专业的“重担”。颜晓川告诉我:“我当时看到这个数据,觉得挺夸张的,但我回国作采访了100多个学生,发现真的有这个比例。”他认为,目前在专业选择方面,明显存在着“由家长代作决定”、“上大学是为了就业”、“只看专业的起薪和就业率”、“盲目追逐热门专业”4个误区。

    颜晓川说,选择是一门艺术,除了了解专业以外,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自己擅长什么,兴趣是什么。在他采访到的教授中,几乎每一位都苦口婆心地说,一定要选一个你有兴趣的专业。他说:“其实大学教授们青睐的就是有热情的学生,因为只有热情才能让你主动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80后”的他与同时代的中国孩子一样,大多数事情都由家长包办。16岁时,他决定去美国读高中,刚开始父母并不同意,但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高中毕业,他同时被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12所美国名校录取,还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高荣誉董事和校长奖学金,以及布朗大学国家学者称号。他了解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工程和经济等专业排名全世界第一,于是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入学一年多,他觉得土木工程专业“太保守”、“太老派”,不适合自己,于是选择了中学时代喜欢的物理专业,后来发现自己对物理并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于是他又改学经济学专业。在美国华尔街著名的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实习期间,他亲历了全球金融行业监管法案发生的重大变化,他太想了解监管这个行业的体系以及政府环境,但是由于麻省理工学院没有开设法学的课程,于是他通过交叉注册,来到哈佛法学院选修法学。他坦言:“我从土木工程转到物理系,再从物理系转到经济系。每一次转专业,我都是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虽然颜晓川的求学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但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主见、有追求、执着而认真的年轻学子形象。特别是他坚持7年采访整理成的《我的专业我做主》,将成为年轻学子了解专业、选择未来人生的参考。

    《我的专业我做主》 颜晓川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文学带给人的是希望     下一篇:品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