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留白”为校园安全敲警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赵侠

    在广州天河区博雅小学读一年级的8岁男生小然(化名),被高年级同学用烟头烫烂双手,踢伤下体。不过,校方表示,监控录像上无直接证据显示孩子在学校内受到伤害。目前,天河警方已介入调查。(《新快报》10月14日)

    学生在校受到暴力伤害,监控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令人费解的是事发当天,学校监控缺失了14分钟的视频。纵然校方给出值班老师误拔电源的解释,恐怕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难掩校方安全监管之漏洞。此次校园暴力事件恰好验证了学校安全管理心不在焉所导致的恶果。可见,校方不仅需要深刻反思“留白”的监控视频,更要全面接通“短路”的安保思路。

    纵观我国校园安全,从不缺乏“安全重于泰山”“学生安全是第一要务”等“高大上”的口号,缺的却是事无巨细、凡事必躬的细节管理。如果管理者在校园安保中漫不经心,即使高超的安保技术也只能沦为校园安全的花瓶。管理者和教育者弹指挥手间的疏忽,往往留下安全监管的纰漏,最终以牺牲校园安全和学生受到伤害为其买单。

    近年来,高年级学生欺侮低年级学生引发的同学间伤害,成为许多学校高发事件,游离于管理者视线之外的学生斗殴容易成为校园安全的灰色地带。让孩子们远离同学间伤害和校园暴力,学校除了坚守“咬定安全教育不放松”的底线外,还要让校园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及时排查与化解学生间的矛盾纠纷,用多种活动和心理疏导去疏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理性平和地与人相处,切实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父母也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校园暴力和对暴力事件的有效处理。尤其是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父母的引导绝不能缺位,不能对孩子的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熟视无睹,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切实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和预防暴力犯罪。

    学生安全无小事,时时处处须用心。让学生暴力和伤害从校园中销声匿迹,亟需学校和教育者填补监管漏洞,让学生安全第一从口头走向实际。

    (作者系山东枣庄市中区齐村镇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