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试点为契机 完善鲜明高职特色的体制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建设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当前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切实承担起培养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需要的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使得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探索不能依附于普通高校的相关研究进行。高职院校真正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不仅实现了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致力于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这也是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任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探索,在优化学校的治理结构、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上海版专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学校被上海市教育部门确定为上海首批试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仅有的一所高职类院校。如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市教育部门对有着61年办学历史的上海版专提出的新要求。

    上海版专以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致力于通过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形成多元参与、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创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开放式治理新机制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除了要符合一般现代大学的特征之外,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作为上海首批试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仅有的高职院校,上海版专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打通学校高职教育立交桥,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二是如何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学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改革学校的系列制度,形成开放式的治理结构。

    学校开放式治理新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元参与”,多元参与才能实现民主管理和有效治理,方能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这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提出了特别要求。同时,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高等院校,上海版专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发挥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和上海市共建的优势,坚持融入行业、植根企业,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于2012年获批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并将“部市共建主导下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国家骨干校建设的头号工程,投入经费近300万元。目前,校级层面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已召开两次理事大会,形成了“校—系—专业”三级企业参与学校发展的合作平台,初步建成了“1站3平台”的校企服务体系,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上探索了多种形式与渠道的校企合作,共同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咨询决策。学校不断探索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与雅昌文化集团开办了“雅昌班”,形成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与柯尼卡美能达有限公司开办了数字印刷技术高端定向培养班,形成了“工学交替、在岗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3月,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探索并实践协同创新的科研体制,建设开放式的印刷出版传媒领域科研平台。学校致力于将研究院打造成我国出版传媒领域政府管理部门的知名智库,成为出版传媒产业与企业战略发展咨询中心,以及印刷出版传媒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中心,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性的出版传媒科研机构。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研究院已建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有影响力的研究队伍,形成了“虚实结合”的组织架构以及“项目制”的运行模式,通过14支科技服务团队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研究院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获得了诸多有社会和行业影响力的项目和成果,下一步将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和实践产学研结合、多学科融合的项目运行机制。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制

    上海版专现已成立18个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近100名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受聘担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各专业将企业用人需求和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在明确企业用人需求和理念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专业建设,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接”。此外,学校还聘请一大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兼职教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学校目前已建有校外签约实践基地120多家,并与5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为全方位、多样化的人才共育创设了有利条件。

    学校推动各系部组建的众多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系部的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各个人才培养环节深度参与。印刷包装工程系与爱克发印艺有限公司、德国高宝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校园建立“技术应用中心”,出版与传播系与上海曼恒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曼恒3D数字工厂”,文化管理系、艺术设计系与祝君波、刘维亚等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共建“专家工作室”等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多维载体,实现了专业的校企共同建设,形成了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养新体制在学校呈现出蓬勃生机。

    近年来,学校还积极发挥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原则,创新构建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企业用人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引进国际行业技能和工艺标准,将代表“国际先进行业技能和工艺标准”的技能大赛内容引入教学,实现“技能大赛内容与教学内容对接”,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训环境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对接”;瞄准行业发展的国际前沿,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教学与企业超新技术对接”。

    校企紧密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创新,带来了学校学生在全国以及世界各类大赛上的多项佳绩,在历届全国印刷职业技能大赛中包揽半数以上奖项,在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在2013年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共获得1枚银牌和3枚铜牌,其中,我校学生王东东代表国家首次参加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经过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选手的激烈角逐,最终获得一枚宝贵铜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2014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仅有的集训基地。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学校有3名选手入选“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选拔赛前10名。

    2014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元。国家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教育部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同时,国家教育部门还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的颁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及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导并创设了有利环境。

    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明确,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作为一所有着61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上海版专倍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学校将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打通人才培养通道,搭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探索建立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紧密衔接、专—本—硕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结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出版印刷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依靠行业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服务中创新;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在改革中创新;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在合作中创新;坚持走内涵建设为核心的道路,在发展中创新,使学校成为建设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典范,使学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又一个新的跨越。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陈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