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呼应齐心协力 加快普及校园足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在练习足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每天16时30分至17时30分,在校园内开设搏克、蒙古象棋、蒙古族舞蹈等民族技艺和足球、跆拳道、羽毛球等体育项目,鼓励孩子们自由选择,以增强学生体质。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发言嘉宾] 

    刘建宏:著名足球评论员

    魏吉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李春满:亚足联精英讲师、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纪桂武: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校长

    丁常保:陕西省志丹县足协主席

    刘和春: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体育教师

    曾军良:北京市海淀区立新学校校长

    李鸿江:首都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

    邱 云: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

    张彦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

    侯 琳: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新合村小学校长 

    郑学军: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局长

    魏旭斌:北京市延庆县教育委员会主任

    张彩霞: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小学校长

    (按发言顺序排列)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发展足球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26日下午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落实好这次重要会议的精神,真正把校园足球工作抓紧抓实,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当天晚上召开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和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全国部分校园足球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区县和学校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本报摘发座谈会部分精彩的内容。

    11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普及校园足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足球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对校园足球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有顶层设计,我们才能鼓足干劲”

    刘建宏:今天一边听会一边想,校园足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落到实处,我们现在来自高层和上层的动力越来越足,基层的动力同样存在,如何上下呼应,这可能是接下来进一步落实校园足球工作的关键。

    既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不仅要政府出力,还要从舆论宣传那里借力,日本的高峰联赛已经有100多年了,每年东京总决赛的时候,日本电视台都会进行转播,收视率非常好。美国的大学生篮球联赛,真正打到最后总决赛的时候,他们的收视率甚至比一场NBA的比赛收视率还要高。

    我注意到延东副总理讲话中谈到,要把发展足球增加的场地和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地方官有没有在足球场地等硬件设施上真正重视并加以改善,这应该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一个重要指标。

    魏吉祥:今天听完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以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足球工作者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足球工作的重视,今天把足球提高到关系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发展的迫切要求来抓,这给了全社会以极大的信心。

    刘和春:我是一个学校的体育老师,今天出席电视电话会议,作为基层的教练,确实感触很深。以往在基层工作,谈校园足球从娃娃抓起,但是怎么抓,怎样有效地抓,很难谈明白,谈来谈去尽是一些牢骚。今天,副总理的讲话,一听什么都明白了,讲得太好了,太到位了,这么整足球,早就有戏了。上面有顶层设计,我们底下才能鼓足干劲。

    侯琳:通过参加这个会,我的思想认识又提高了一大截,感觉到校园足球工作真是一个战略性的任务,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走向大国强国的重要窗口,这让我思想上产生了共鸣。我是一个基层校长,原先对足球不是很了解,自从来到现在的学校当校长后,慢慢地对足球的认识提高了。原来我是不看足球的,今年世界杯我晚上3点钟起床看球。

    张彩霞:今天参加电视电话会特别激动,大会让我把学校开展足球的情况做个介绍,这是对我们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极大肯定,我们2008年提出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我们学校原来是一所铁路子弟学校,生源80%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对于足球来说,这样的生源一定是两面性的,是一个双刃剑。我认为,我们这样的生源特点是孩子们大多能吃苦,身体也比较好,比较适合开展校园足球,于是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足球,重点发展这个特色。通过今天这个会更坚定了我们足球特色立校的信念。

    校园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学校如何通过校园足球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发展校园足球绝不是权宜之计”

    李鸿江:我们要把足球放在体育教学大的框架中去认识。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不完善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有缺陷的,甚至是扭曲的。就体育的功能与教学来讲,我认为体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核心要素。

    当前的工作是要做好校园足球工作的宣传,让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都意识到足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哲学。人家说中国足球队为什么上不去,中国人是凭感性踢球,应该要用理性去踢球。发展校园足球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

    曾军良:这些年我有两个发现:一是最近30年有一些有成就的孩子,他们的体育成绩优于一般的孩子,所以体育的发展有益于孩子的学习,这是科学研究了20年的结果。二是我教高三毕业班25年,所有大学毕业有成就的人都有一门体育爱好,如果没有体育爱好是走不太远的。

    孩子的成长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人生赛跑的马拉松比赛,如果没有身体,这场比赛要输掉。成人一定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如果没有这些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足球战略就没法推进。

    侯琳:要进一步用足球文化引领校园足球的发展,要提高对校园足球的认识,了解其教育的功能,要把学生的精神和文化发掘出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进一步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就是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张彩霞:学校能做的就是营造氛围,就是兴趣培养,我们学校一、二年级就是兴趣培养,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足球的热爱,我们请家长来看我们的比赛,通过给足球社团做视频来进行宣传,征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和认可,虽然我们做起来费了一些工夫,但是换来了更大范围的支持,比如你要让家长支持,这个难度不是我们作为一个小学所能解决的。我想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平静的湖面,如果我们扔进一个小小的石子可能会荡起一个小小的涟漪,但如果我们用劲去扔一个大石头,可能泛起来的涟漪会更多更大更深。

    早在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就联合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如今,全国校园足球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校园足球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校园足球存在不少现实难题”

    魏吉祥:足球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运动,它的普及化特征要求每个年龄段都有庞大的球员数量。我曾拿国家经济水平与国家足球水平做过对比发现,凡是足球搞得好的国家,基本都是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发达国家。中国虽然在GDP世界总量排名第二,但人均GDP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我们的足球水平也就是90位到100位的水平,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化普及程度还不够。现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大力提倡,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的支持,实际是偿还社会的缺项和补课。

    足球是所有体育项目里面需要时间最长的项目,一般需要15年到20年,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实际是为10年、20年以后打下基础,但是今天如果我们不启动这样的国家工程,到10年、20年以后,我们的足球水平仍然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李春满:校园足球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开展校园足球的特色学校已经达到5084家,未来3年要达到2万多所,如果以每所学校至少要配备2名教师或者教员的比例计算,至少需要4万人,这个师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而以现在每年5000人的校长和校园足球指导的培训数量来说,是远远不足的。所以除了现有的体育教师以外,应该扩大招收一些足球专项的老师或教员,包括发挥退役运动员的功能。除此以外,未来教师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形成一种师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对初级队伍的培训,如果以80人到100人的规模进行,他们就等于是听报告,我建议组织者以小规模、多次数、重实践的方式进行,因为足球必须教会参与者技能,如果他光是明白,不会操作、不会实践指导,将来若干年之后仍然达不到我们想看到的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表情榜     下一篇:北京地区大学分校中的改革逻辑